【厥陰病解第六】
厥陰病解第六
太陰厥陰。皆以裡症為提綱。太陰為陰中之至陰而主寒。故不渴。厥陰為陰中之陽而主熱。故消渴也。
太陰主濕土。
土病則氣陷下。濕邪入胃。故腹痛自利。厥陰主相火。火病則氣上逆。火邪入心。故心中疼熱也。
太陰腹滿而吐。食不下。厥陰飢不欲食。食即吐蛔。同是食不下。太陰則滿。厥陰則飢。同是一吐。太陰則吐食。厥陰則吐蛔。此又屬土屬木之別也。
太陰為開。本自利。而下之則開拆胸下結硬者。開拆反合也。
厥陰為合。氣上逆。而下之則合拆。利不止者。
合拆反開也。
兩陰交盡。名曰厥陰。又名陰之絕陽。是厥陰宜無熱矣。
然厥陰主肝。而膽藏內。則厥陰熱症。皆少陽相火內發也。
要知少陽厥陰。同一相火。相火鬱於內。是厥陰病。相火出於表。為少陽病。少陽咽乾。即厥陰消渴之機。
胸脅苦滿。即氣上撞心之兆。心煩即疼熱之初。不欲食。是飢不欲食之根。喜嘔。即吐蛔之漸。故少陽不解。轉屬厥陰而病危。厥陰病衰。轉屬少陽而欲愈。如傷寒熱少厥微。指頭寒。不欲食。至熱除欲食。其病愈者是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2&fromuid=77
【厥陰病解第六】
太陰提綱。是內傷寒。不是外感。厥陰提綱。是溫病而非傷寒。要知六經各有主症。是仲景傷寒雜病合論旨也。
諸經傷寒無渴症。太陽不惡寒而渴。是溫病矣。
雜症矣。
惟厥陰傷寒。肝木鬱而不得出。熱甚於內。欲竊母氣以克火。故渴欲飲水。若不惡寒。當作溫病治之。要知溫乃風木之邪。是厥陰本病。消渴是溫病之本。厥利是溫病之變。內經所謂熱病。皆傷寒之類。此正其類矣。
厥陰消渴。即以水飲之。所以順其欲。然少與之。可以平亢火。多與之。反以益陰邪。當量其消與不消。恐水漬入胃耳。
渴欲飲水。與飢不欲食對看。始盡厥陰病情。
手足厥冷。脈微欲絕。是厥陰傷寒之外症。當歸四逆。是厥陰傷寒之表藥。夫陰寒如此。而不同薑附者。以相火寄於肝位。雖寒而臟不寒。故先厥者。後必發熱。手足愈冷。肝膽愈熱。故厥深熱亦深。所以傷寒初起脈症如此者。不得遽認為虛寒。妄投薑附以遺患也。
厥者必發熱。熱與厥相應。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此四症。是厥陰傷寒之定局。
先熱後厥。厥熱往來。厥多熱少。熱多厥少。此四症。是厥陰傷寒之變局。皆因其人陽氣多寡而然。如太陽傷寒。亦有已發熱未發熱之互辭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3&fromuid=77
【厥陰病解第六】
內經之寒熱二厥。因於內傷。與本論因外邪者不同。內經熱厥。只在足心。是腎水起涌泉之下也。
本論熱厥。因熱在肝臟。而手足反寒。故曰厥深熱亦深。內經之寒厥。有寒無熱。本論之寒厥。先厥者。後必發熱。熱勝則生。寒勝則死。此內傷外感之別。
厥陰有晦朔合具之理。陰極陽生。故厥陰傷寒反以陽為主。厥少熱多。是為生陽。故病當愈。厥多熱少。是為死陰。
故病為進。如熱氣有餘者。或便膿血。或發癰膿。亦與內經熱厥不同。
陰氣起於五指之裡。陽氣起於五指之表。氣血和調。營衛以行。則陰陽相貫。如環之無端也。
厥陰無陽。厥陰病則陰陽不順接。故手足逆冷。若熱少厥微而指頭寒。知病可愈。手足反溫者。雖下利必自愈。此陰陽自和而順接也。
蓋脈微煩躁灸厥陰。厥不還者死。是陰陽之氣絕矣。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4&fromuid=77
【厥陰病解第六】
本論云。諸四逆厥者。不可下。又曰厥應下之。而反發汗者。必口傷爛赤二義不同。當理會上下文。蓋諸四逆是指虛寒症言。故曰虛家亦然。應下之。是單指熱厥言。故曰厥深熱亦深。蓋發汗。只能引火上升。不能逐熱外散。故令口傷。若手足厥冷。脈微欲絕。此時外寒切迫。內熱未起。又當發汗。
厥而脈微欲絕。是傷寒所起之脈。所謂不可下者是矣。
脈滑而厥。是內熱閉郁之脈。所謂厥應下之是已。下之是下其熱。非下其實。泄利下重者。四逆散。欲飲水數升者。白虎湯。此厥陰之下藥。所以下無形之邪也。
若以承氣下之。
利不止矣。
診厥陰病以陽為主。而治厥陰病以陰為主。故當歸四逆不去芍藥。白頭翁湯重用連柏。烏梅丸用黃連至一斤。
又佐黃柏六兩。復脈湯用地黃至一斤。又佐麥冬八兩。要知脈微欲絕。手足厥冷者。雖是陰盛。亦不陽虛。故即可表散外邪。而不可固裡。脈代結。心動悸者。似乎陽虛。實為陰弱。只可太劑滋陰。而不可溫補。所以然者。肝之相火本少陽之生氣。而少陽實出於坎宮之真陰。經曰。陽予之正。陰為之主。又曰。陰虛則無氣。又曰。少火生氣。壯火實氣。
審此。則知治厥陰之理矣。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5&fromuid=77
【厥陰病解第六】
中州。四肢。皆脾所主。厥陰傷寒。手足逆冷。而又下利。是木克土也。
復發熱者。下利必自止。火生土也。
若肝火上行逼心。故反汗出。氣上撞心。心不受邪。因而越之。故咽中痛。而喉為痹耳。若發熱而利。汗出不止者死。是陽虛外亡。為有陰無陽。與少陰亡陽同義。若肝火內行而入脾。土火合德。必無汗而利自止。若發熱而利不止。此肝火內陷。血室不寧。故便膿血。若發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是土敗木賊。諸陽之本絕也。
厥陰傷寒。有乘脾乘肺二症。
疑似難明。最當詳辨。一曰傷寒腹滿 語。寸口脈浮而緊。此肝乘脾也。
名曰縱。刺期門。夫腹滿 語。似胃家實。然脈浮緊而不潮熱。非陽明脈也。
脈法曰。脈浮而緊者。名曰弦。此弦為肝脈矣。
內經曰。諸腹脹大。皆屬於熱。又曰。
肝氣盛則多言。是腹滿由肝火。而 語乃肝氣所發也。
木旺則侮其所勝。直犯脾土。故名縱。一曰傷寒發熱。嗇嗇惡寒。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6&fromuid=77
【厥陰病解第六】
大渴欲飲水。其腹必滿。此肝乘肺也。
名曰橫。刺期門。夫發熱惡寒。似太陽之表。未經大汗而大渴。非轉屬陽明。未經妄下而腹滿。非轉屬太陰。且頭不痛。胃不實。不下利。斷非三陰症矣。
要知發熱惡寒。是肺病。肺虛而肝火乘之。
脾畏木邪。水精不上歸於肺。故大渴。肺不能通調水道。故腹滿。是侮所不勝。寡於畏也。
故名橫。一縱而乘脾。一橫而乘肺。總是肝有亢火。當瀉無補。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募原清。則三氣皆順。表裡盡解矣。
此非汗吐下清利諸法所可治。故宜針。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腹中急痛者。此亦肝乘脾也。
故先與小建中安脾。繼與小柴胡疏木。要知小建中。是桂枝湯。
加芍藥以平肝。加飴糖以緩急。為厥陰傷寒驅邪發表和中止痛之神劑也。
不瘥者。中氣虛而不振。邪尚留連。繼以小柴胡補中發表。令木邪直走少陽。使有出路。所謂陰出之陽則愈也。
仲景有一症而用兩方者。在太陽先麻黃繼桂枝。是先外後內法。在厥陰先建中繼柴胡。是先內後外法。亦是令厥陰轉屬少陽之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7&fromuid=77
【厥陰病解第六】
傷寒厥而心下悸者。此亦肝乘肺也。
雖不發熱惡寒。亦木實金虛。水氣不利所致。彼腹滿者。是水氣在中焦。故刺期門以瀉其實。此水在上焦。故用茯苓甘草湯以發其汗。此方是代水為汗。發邪內散之劑。即厥陰治厥之劑也。
厥陰中風之脈。與他經不同。凡脈浮為風。此云不浮為未愈。是厥陰中風。脈反沉矣。
此木猶陰處。風入地中。木鬱不舒。故未愈。微浮是風行地上。草木發陳。復厥陰風木之常。故愈也。
凡脈浮為在表。沉為在裡。厥陰中風。其脈既沉。其症亦為在裡。此熱利下重。是厥陰中風也。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是有水氣。厥陰中風。熱利下重。是有火氣。故以白頭翁為主以治風。芩連為輔以清火。佐秦皮以升九地之風。則肝木欣欣向榮矣。
下利而渴欲飲水。是厥陰之消渴。亦中風之煩所致也。
下利脈沉弦。是沉為在裡。弦為風脈。弦而大。
是風因火動。故利未止微弱數者。是風少火微。故為自止。雖發熱不死者。陰出之陽也。
下利有微熱汗出。是中風本症。
裡症出表。則風從外散。故令自愈。欲愈之脈當微浮。若寸脈反浮數。風去而熱不去。尺中自澀者。熱屬陰絡。肝血不藏。必便膿血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8&fromuid=77
【厥陰病解第六】
厥陰中風之熱利。是裡有熱。傷寒亦有熱利。是裡有寒。又與厥利不同。厥利見發熱則利止。此六七日不利。便發熱而利。汗出不止。是外熱內寒。故謂之有陰無陽。要知內經之舌卷囊縮。是有陽無陰。故熱雖甚而可治。
陰陽易之為病。本於厥陰之欲火。始也因肝火之動。致傷少陰之精繼也。
少陰之精不藏。厥陰之火不羈。所以少陰裡虛。陰中拘攣。熱上衝胸。眼中生花。頭重不欲舉。皆厥陰相火為眚。頓令無病之人。筋脈形氣為之一變。此即溫疫傳染。遺禍他人之一症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9&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