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病解第五】
少陰病解第五
少陰一經。兼水火二氣。寒熱雜居。故為病不可捉摹。其寒也症類太陰。其熱也症似太陽。故仲景以微細之病脈。
欲寐之病情為提綱。立法於象外。使人求法於病中。凡症之寒熱之真假。仿此義以推之。其陰陽虛實見矣。
五經提綱。
皆是邪氣盛則實。惟少陰提綱。是指正氣奪則虛者。以少陰為人身之本也。
然邪氣之盛。亦因正氣之虛。故五經皆有可溫可補症。正氣之奪。亦因邪氣之盛。故少陰亦有汗吐下症。要知邪氣盛。而正氣已虛者。固本即以逐邪。正不甚虛。
而邪氣實者。逐邪正所以護正。此大法也。
少陽為陽樞。少陰為陰樞。弦為木象。弦而細者。是陽之少也。
微為水象。微而細者。是陰之少也。
此脈氣之相似。
衛氣行陽則寤。行陰則寐。其行陽二十五度。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臟腑。少陰病。則樞機不利。故欲寐也。
與少陽喜嘔者同。嘔者主出。陽主外也。
寐者主入。陰主內也。
喜嘔是不得嘔。欲寐是不得寐。皆在病患意中。得樞機之象如此。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26&fromuid=77
【少陰病解第五】
少陰脈微。不可發汗。亡陽故也。
脈細沉數。病為在裡。不可發汗。然可汗之機。亦見於此。夫微為無陽。數則有復陽矣。
須審其病為在裡而禁汗。不得拘沉為在裡而不發汗也。
發汗脈沉者。是病為在表。以無裡症。故可發汗。若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穀。是遲而無陽。病為在裡。又不得以浮為在表。而發汗矣。
要知陰中有陽。沉亦可汗。陽中有陰。浮亦當溫。若八九日。一身手足本熱。是自裡達表。陽盛陰虛。法當滋陰。又與二三日無裡症者不侔。
太陰是陽明之裡。陽明不惡寒。故太陰雖吐利腹痛。而無惡寒症。少陰是太陽之裡。太陽惡寒。故少陰吐利必惡寒。
陰從陽也。
太陰手足溫者必暴煩下利而自愈。是太陰藉胃脘之陽。少陰吐利。亦必手足溫者可治。手足厥者不治。是下焦之虛寒。既侵迫於中宮。而胃脘之陽。仍得敷於四末。始知先天之元陽。仍賴後天之胃氣培植也。
太陽是少陰之標。太陰是少陰之本。少陰陰虛。則移熱於膀胱。故一身手足盡熱而便血。從標也。
少陰陽虛。則移寒於脾而吐利。從本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27&fromuid=77
【少陰病解第五】
少陰傳陽。症有二。六七日腹脹不大便者。是傳陽明。臟氣實則還之腑也。
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是傳太陽。陰出之陽。下利極而上也。
熱在膀胱而便血。亦臟病傳腑。此陰乘陽也。
然氣病而傷血。又陽乘陰也。
亦見少陰中樞之象。此是自陰轉陽。與太陽熱結膀胱。血自下者。見症同而病因異。少陰病脈緊。至七八日。自下利。脈暴微。手足反溫。脈緊反去者。雖煩利必自愈。此亦是脾家實。露出太陽底板。故得與太陰。七八日暴煩下利自止同。蓋少陰來復之。陽微。則轉屬太陰而穢腐自去。盛則轉屬陽明而糟粕不傳。郁則內實而入陽明大府廣腸之區。橫則外達而遍太陽內外盛血之部。要知緊脈轉微。是復少陰本脈。故轉太陰而自解。脈沉細數。是兼陽脈。故入陽經而為患。然熱雖甚不死。亦陰自陽則解之變局也。
六經皆有煩躁。而少陰更甚者。以其陰之虛也。
蓋陽盛則煩。陰極則躁。煩屬氣。躁屬形。煩發於內。躁見於外。是形從氣動也。
先躁而後煩。是氣為形役也。
不躁而時自煩。是陽和漸回。故可治。不煩而躁。是五臟之陽已竭。惟魄獨居。
故死。故少陰以煩為生機。躁為死兆。
傷寒以陽為主。不特陰症見陽脈者生。亦陰病見陽症者可治也。
凡蜷臥四逆。吐利交作。純陰無陽之症。全賴一陽來復。故反煩者可治。手足反溫者。反發熱者不死。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28&fromuid=77
【少陰病解第五】
太陽少陰。皆有身痛骨節痛之表。水氣為患之裡。太陽則脈浮緊而身發熱。用麻黃湯發汗。是振營衛之陽以和陰也。
少陰之脈沉而手足寒。用附子湯溫補。是扶坎中之陽以配陰也。
太陽之水屬上焦。小青龍汗而發之。陽水當從外散也。
少陰之水屬下焦。真武湯溫而利之。陰水當從下泄也。
陰陽俱緊。與太陽傷寒相似。夫緊脈為寒。當屬少陰。然病發於陰不當有汗。反汗出者。陰極似陽。陽虛不能藏精所致也。
亡陽之前。已先亡陰矣。
陽無所依。故咽痛嘔吐。見陽虛之不歸。陰不能藏。故下利不止。見真陰之欲脫也。
則附子湯。用三白以滋陰。參附以回陽。為少陰反本還元之劑。
腎主五液。入以為汗。少陰受病。液不上升。所以陰不得有汗。仲景治少陰之表。於麻黃細辛中加附子。是升陽液而為汗也。
若真陰為邪熱所逼。則水隨火越。故反汗出。仲景治少陰之裡。附子湯中任人參。是補腎液而止汗也。
脈陰陽俱緊。口中氣出條。是少陰經文。王氏集之脈法中。故諸家議論不一。夫少陰脈絡。肺主鼻。故鼻中涕出。少陰脈絡舌本。故舌上苔滑。少陰大絡。注諸絡以溫足脛。故足冷。此症不名亡陽者。因不汗出。內不吐利也。
口中氣出。唇口燥干。鼻中涕出。此為內熱。陰陽脈緊。舌上苔滑。蜷臥足冷。又是內寒。此少陰為樞。故見寒熱相持之症。而口舌唇鼻之半表半裡。恰與少陽之口苦。咽乾。目眩。相應也。
勿妄治者。恐陰陽相持。苟清火溫補等法。用之不當。寧靜以待之。至七日來復。微發熱。手足溫。是陰得陽之解也。
故八日以上。反大發熱。再加吐利。即是亡陽。若其人反加微寒。寒甚於表。上焦應之。必欲嘔矣。
若加腹痛。是寒甚於裡。中焦受之。必欲利矣。
當此陰盛。急當扶陽。庶不為假熱所惑而妄治。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29&fromuid=77
【少陰病解第五】
但欲寐。即是不得眠。然但欲寐是病情。乃問而知之。不得眠是病形。可望而知之。欲寐是陰虛。不眠是煩躁。故治法不同。
三陽惟少陽無承氣症。三陰惟少陰有承氣症。少陽為陽樞。陽稍虛。便入於陰。故不得妄下以虛其元陽。少陰為陰樞。陽有餘。便傷其陰。故當急下以存其真陰。且少陽屬木。惟畏其克土。故無下症。少陰主水。更畏有土制。故當急下。蓋真陰不可虛。強陽不可從也。
少陰病。用大承氣急下者。有三病症。得病三二日。熱淫於內。腎水不支。因轉屬陽明。胃火上炎。故口燥咽乾也。
急下之。穀氣下流。津液得生矣。
得病六七日。當解不解。津液枯涸。因轉屬陽明。故腹脹不大便。所謂已入於腑者。
下之則脹已。宜於急下者。六七日來陰虛已極。恐土實於中。心腎不交耳。若自利純清水。心下痛。口燥舌乾者。是土燥火炎。脾氣不濡。胃氣反濃。水去而穀不去。故宜於急下。
少陰為性命之樞。少陰病。是死生關。故六經中。獨於少陰歷言死症。然少陰中風始得時。尚有發熱脈沉可證。若初受傷寒。其機甚微。脈細微。但欲寐。口中和。背惡寒。人已皆不覺其為病也。
若身體疼。手足寒。骨節痛。脈浮者。
此表中陽虛症。心中煩。不得臥。此裡之陰虛症也。
若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與口中氣出。唇口燥干。鼻中涕出。蜷臥足冷。舌上苔滑者。此少陰半表半裡。陰陽駁雜之症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0&fromuid=77
【少陰病解第五】
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而咽痛吐利者。此陰極似陽。腎陽不歸。為亡陽症也。
若至八九日。一身盡熱者。是寒極生熱。腎陽鬱極。而勝復太過也。
其腹痛下利。小便不利者。有水火之分。若四肢沉重疼痛。為有水氣。是陽虛而不勝陰也。
若便膿血。與泄利下重者。此為火。此陽邪陷入陰中也。
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
其人面赤者。是下虛而極陽也。
吐利兼作。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是陰極而發躁也。
岐伯曰。陰病治陽。陽病治陰。
定其中外。各守其鄉。此即仲景治少陰之大法也。
同是惡寒蜷臥。利止手足溫者可治。利不止。手足逆冷者不治。時自煩欲去衣被者可治。不煩而躁。四逆而脈不至者死。同是吐利。手足不逆冷。反發熱者不死。煩躁四逆者死。同是嘔吐。汗出大便數少者可治。自利煩躁不得臥者死。
蓋陰陽互為其根。陰中無陽則死。獨陰不生故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3%95%E7%A5%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5735&pid=695731&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