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煩躁】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3-10-23 14:53
標題: 【煩躁】

煩躁


煩躁


煩熱者病在外。虛煩者病在內。至所稱煩躁者。謂心中郁鬱而煩。又加以手足躁擾。則謂之煩躁。有屬於陽者。有屬於陰者。其中表裡殊因。溫涼異用。宜細辨之。


有邪熱在表。欲汗不汗。因作煩躁者。經云。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大青龍湯主之。此乃發汗之峻劑。必辨其無少陰證相雜。方可大發其汗。蓋少陰病之煩躁。由於陽氣微,故忌發汗。太陽病之煩躁。由於陽氣盛。故宜發汗。何以辨之。則以太陽之脈或浮緩或浮緊。而少陰之脈必沉細也。


經云當汗不汗。其人躁煩。病在太陽。宜以汗解矣。


然有發汗之後而煩躁者。則以津液被奪。胃中水竭。如經云。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躁。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者也。


至於胃已實者。如經云。陽明病若發汗則躁。又云。病患不大便五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此有燥屎。是又不宜汗而宜下矣。


煩躁屬熱者。為邪熱傳裡之候。然有自表而傳裡者。又有自裡而傳表者。大約濕熱之邪。往往先裡後表。其病起即胸膈痞滿。口渴譫語。種種裡證悉具。其裡邪欲出於表。而又不能出。因煩躁發熱者。此等證便不可發汗。發汗則津液被奪。裡邪愈錮。宜先與疏裡。佐以透表。使裡氣先和。自然得汗而解。蓋其病傳之先後有不同。第就仲景汗下諸法。隨其證之先後而錯綜之。其治法可微會矣。


若風寒之邪。其病初起不煩躁。其後漸煩躁而身熱反去者。如經云傷寒六七日。無大熱。其人躁煩。此為陽去入陰故也。


病至此增劇矣。


凡邪入三陰而煩躁者。雖所傳漸深。始終總歸於熱。其有陰盛陽微而作煩躁者。經云陽微發汗。躁不得眠。則深以發汗為戒矣。


蓋其人陽氣本微而陰盛又迫陽於外。則外顯假熱。內實真寒。其脈必沉細。口雖渴。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其候也。


然其中有病本陰寒而致陽微者。又誤施汗下而致陽微者。如經云。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是此病本陰寒而陽微者也。


又如經云。下之後。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乾薑附子湯主之。又云。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是誤施汗下而陽微者也。


然陽氣微者。尚可施回陽之力。其陰盛逼陽於外。而陽已外脫者。如經云。少陰病吐利躁煩四逆者死。少陰病四逆。惡寒而身蜷。脈不至。不煩而躁者死。少陰病脈微細沉。但欲臥。汗出。不煩。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復煩躁。不得臥寐者死。傷寒六七日。脈微手足厥冷煩躁灸厥陰灸不還者死。傷寒發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死。如此之煩躁。是陽已垂脫。救亦無及矣。


又有因水氣而煩躁者。金匱云。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蓋心下有水。上射及肺。肺為之脹。故煩躁而喘。乃立此泄肺行水之法。然此病不獨風寒之從外入者。足以與內飲相合。即濕熱之在裡者。或因熱甚而恣啖生冷。或濕邪未解。誤投寒涼。皆能停飲於胸膈之間。寒飲怫鬱其邪。外不能達表。內不能傳胃。故煩躁轉甚。必先消其水氣。則邪得有出路。而煩躁自能漸除。又治法之變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8 ... 0%8B%E6%BA%90/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44975&pid=691319&fromuid=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