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十章 學習心得】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3-9-26 22:44
標題: 【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十章 學習心得】
本帖最後由 文曲 於 2013-9-27 09:06 編輯

周易卷之三繫辭下傳第十章 學習心得


2013年9月24日星期二晚上7點由術龍老師解惑。


原文:
 

易之為書也。


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


三才之道也。


道有變動,故曰爻。


爻有等,故曰物。


物相雜,故曰文。


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自己對文章的直譯:

 

易之為書也。


易這當作著作尚可。


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寬闊程度之深全部完整無缺的,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時間方法也,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品格性情方法也,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區域方法也。


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


同時三方至雙方此所以六,六者不是另外的並行。


三才之道也。


三方這個方法而已。


道有變動,故曰爻。


方法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更改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因而稱為交錯。


爻有等,故曰物。


交錯事實、狀況的正面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品級、次第,因而稱為內容。


物相雜,故曰文。


內容交互、彼此集聚不同類的,因而稱為辭章。


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辭章非合宜,因而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不祥、災禍成長、滋長也。

 


老師對文章的直譯:


易之為書也。


易這當作著作尚可。


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寬闊程度之深全部、完全完整無缺的,事實存在時間方法也,事實存在品格、性情方法也,事實存在場所方法也。


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


同時、一起三能力並且雙方這個因而六,六者不是別的。


三才之道也。


三能力這個方法。


道有變動,故曰爻。


方法事實存在更改行為,因而稱為交錯。


爻有等,故曰物。


交錯事實存在品級、次第,因而稱為內容。


物相雜,故曰文。


內容交互、彼此集聚不同類的,因而稱為辭章。


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辭章未對著,因而美善的、幸運的、有利的不祥、災禍成長、滋長也。

 


學習後的理解:


“易之為書也。”


如果您認為易學是一本著作也未嘗不可,但是這本書上所敘述的道理,是我們這個人世間所有萬物生、老、病、死以及一切人之所需與行為模式的使用手冊,把它當作是一本著作原因無非就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沒有看懂其裡面所隱含的臻義,也就不知道它的影響力與作用有多廣大,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自然看到一樣是視而不見。


就像一顆鑽石只有懂它的人才會珍惜它愛護它,不懂的人就算給他一顆鑽石,他可能也會認為是一塊玻璃,沒有價值,沒有意義一樣的道理。


“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易學被人稱之為玄學一點也不為過,截至至今仍然有很多連科學家都不能破解謎底的事件,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麼呢?


這也是這本著作裡面所包含的內容範圍之大與影響之深是一般人所無法想像到的原因,因為它控制了所有生物的起源、繁衍、興衰及其運作模式,它是立法與文明時代更替的重要依據。


它用三百八十四爻辭基礎情境論述出人世間所有悲歡離合,愛恨情仇與喜怒哀樂等等人之不同的感受,並且依據各自不同面對的人、事、物、地、境演變出無數的三百八十四情境,一直到你脫離時間與空間定義為止,讓你身處其中卻找不到任何破綻,就像一部電視連續劇一樣,劇情因主要角色的存在而存在,主要角色不存在劇情也就不在了,但是劇本依然還是存在的,只是你看不到了而已。


在我們所在的這個空間裡面區分天人地三界,也稱為三才或三般卦,雖然名稱不一樣,但敘述的是同一個道理,只是論述的角度不同而已,之所以稱為天道、人道、地道的原因是各自運行模式的方法,其中包含了時間的流逝運轉的天界,我們實質地殼之下炁體運行的地界,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地獄,再有就是地表之上雲端之下所看到有形體之物存在陰陽兩炁的人界。

 

每一界中都有各自的空間及運作模式,三個不同界面的各區分天人地的定義,在我們可以看得到的世界裡面,是以陰陽相對消長、雌雄相對交媾、父母相對繁衍、乾坤相對定位的方式衍進,所以才會有寒暑、高低、貴賤、大小等等相對的道理產生,由於這些相對的道理,才有我們人類腳踏三界之說,人死之後上可以入天界,下可以入地界,無論哪一界都還會輪迴到人界當中,能夠成為這個空間裡面什麼樣的物體,就要看各自轉乘能量的大小了,能不能成為人可就不一定了,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們自己以及在這個人世間所有的一切。


天底下只有我們人類可以運用時間打開空間來得到我們所需的資源,重點是你有沒有掌握學術程序法則與應對身邊人、事、物、地、境的能力,這不是自認為可以就可以,因為從古至今都留有標準來作為衡量的依據,品格與性情的好壞決定了你將所處的層次,想要成為人上人就必須要面對各自時間打開空間所面臨情境的考驗,這就像越高端的產品就要經過越複雜的程序才能完成一樣的道理。

 

“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


這裡作者提到“兼三才”很明顯告訴我們三才的定義不只是一個而已,實際上是有兩個的,因為它分為外面三才與裡面三才,白話點說三才的定義就是我們說的點、線、面,點就是我們的時間,面就是我們的空間,線就是我們的情境空間,裡外關係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的六爻卦,也被稱為六度空間。


被稱為六爻子孫空間說明已經鎖定方位度,雖然是六爻,但事實上是父三才與母三才的合體,絕對不可能存在其他的創新與立意,就像我們平常的小孩子一樣,他的生命裡流淌著父母合成的血液,不管其父母離婚還是不在,孩子的存在就代表是父母陰陽兩炁合體之結晶,不可能父或母單方而產生。

 

“三才之道也。”


所以提到學術的程序法則或依據目標所需更動,一定是前面所說過的三極之道,要分清是內炁動還是外炁動,如果像外面那些所流傳的子孫卦亂動爻,只能說明他根本不懂什麼是父母卦,什麼是子孫卦,更不可能知道卦的由來與炁變之理,這也是論斷不准確的原因,因為根本不存在任何依據與道理。


一個情境的產生以及變化就是由三極之道而來,就像一個孩子的出生,他的父母給了他來到這個人世間的時間以及相關聯的生活、成長、學習的環境,父母職業職位的變動或離異等等,都會改變與這個孩子相關聯的所有劇本。


每個人的情境都是擺在你面前的事情讓你來選擇要與不要、做與不做、去與不去而已,如果想要改變情境,就必須要懂得什麼時間打開什麼空間會造就什麼情境的方法,只有具備這三種能力才有可能脫離情境,如果都不知是誰給你的情境,只能是在情境之中等待被輪迴淘汰而已。


“道有變動,故曰爻。”


截至至今除去術龍老師之外,根本就沒有聽人說過卦體爻的由來與其道理,都會亂扯是伏羲氏所創立或是什麼結繩記事等等之類的傳說解釋,其臻義沒有人說清楚講明白,變得說卦、寫卦、用卦但不知卦的由來,殊不知同辭非同義,相似非相同的道理。


無論是時間還是人,或是空間,陰爻與陽爻的重點依據就是你的所有行為,現在的時間你要、你做、你用就會由陰而變成陽,你不要、不用、不做依然還是陰爻,與你沒關係就意味著處於關閉狀態,屬於陰,也是因為你行為的更改,變的此時此地與你有關係處於打開狀態,屬於陽,之所以稱為交錯,也就是來源於你的要與不要、做與不做、去與不去,與所呈現出的結果。


卦的每一爻都存在左邊天與右邊地,人只是時間打開空間造就出活在中間的生物,一卦三爻就猶如一個九宮形態,所以被稱之為三乘三九重法,大家都知道天時、地利、人合是成功的秘訣,簡單的六個字,如果不懂這些爻之變化的依據與道理,那就不可能破解這成功之六字真訣。


“爻有等,故曰物。”


不要小看了這些爻的變化,它可以讓你區分出君子與小人,高低與貴賤,之所以一直在說君子之道的原因,是因為他一直會保持陽的狀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行為處事井井有條,反之小人就會一直處於陰的狀態,這些在八卦裡面都有呈現。


如果你是君子一定會符合坎、巽、乾、兌四個卦,就算沒有時間與空間,也一樣憑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達到乾之圓滿的定義,即使不成功至少也落得君子坦蕩盪,剩下小人之離、震、坤、艮四個卦就不一樣了,就算得天地兩炁了不起也只能達到離卦,紅火一時而已,但繁華過後等待他的依然是一無所有的坤卦。


所以事實存在每一爻交錯變化後,所呈現出的等級層次之分,結果裡面內容物所包含的,有你看得到的,也有你看不到的,你得到是好的還是的,是大的還是小的等等,不要只認為有得到就好,不要忘記你是四兩撥千斤呢,還是千金撥四兩,得不償失乃不是君子之所為也。

 

“物相雜,故曰文。”


一個人的所需目標與想法行為決定了爻的變動,爻的改變產生出內容結果,無論我們得到的內容結果是吉還是凶,都將以情境的方式傳遞給我們,假如你去職場面試或是結婚請客宴席等等,就會產生出與之相關聯的人、事、物、地、境聯合組成的情境,由這個情境帶給你有形的實體之物或各種不同的感受。

 

“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易裡面三百八十四爻辭情境並沒有定的吉與凶,如果你相信上面所寫的吉與凶,就說明你根本沒有懂得它破解的方法與演變的依據,每個人的所需不同、目標不同,對於結果吉與凶的認定就會有不同的定義。


就像一個人去求愛,這個情境的結果告訴你對方沒有答應,對於沒有答應的定義,有的人會認為我表達之後人家沒有答應就是凶,有的人則在表達之後,雖然對方在言語上沒有答應,但可能一個認可的眼神或一個細微的舉動,這個人就覺得已經成功,他對沒有答應的定義就會認定為是吉而不是凶。


所以對於吉與凶認定的標準不是以文章所呈現的為依據,如果還在認為那些爻辭已經鎖定吉與凶的話,那只能說你根本就不懂易,懂易者不占卜就是這個道理吧!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