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
又 初十申刻診。經月時邪。脈形小數。小為病退。數為余熱。故皮腠麩蛻。氣血有流行之義。思食欲餐。胃中有醒豁之機。皆佳兆也。
第舌赤而中心黃苔。熱蒸既久。胃津陰液俱傷。致咽物咽中若阻。溺溲尿管猶痛。咯痰濃濃。宿垢未下。若急遽攻奪。恐真陰更涸矣。
此存陰為主。而清腑兼之。故亂進食物。便是助熱。惟清淡之味。與病不悖。自來熱病。最怕食復勞復。舉世共聞。非臆說也。
細生地 元參心 知母 炒川貝 麥冬 地骨皮 銀花露 竹瀝
又 脈症如昨。仍議滋清陰分余熱。佐清上脘熱痰。
照昨日方去地骨皮銀花露加鹽水炒橘紅。
某 脈虛。傷暑。頭重脘悶。跗酸。
絲瓜葉(三錢) 大杏仁(三錢) 六一散(三錢) 茯苓皮(三錢) 漢防己(一錢半) 綿茵陳(一錢) 細木通(一錢) 白蔻仁(五分)
某 中惡暑厥。(暑厥) 蒼朮白虎東加滑石。
又 暮診。診脈後。腹胸肌腠。發現癮疹。氣分濕熱。原有暗泄之機。早間所談。余邪遺熱。必兼解毒者為此。下午進藥後。診脈較大於早晨。神識亦如前。但舌赤中心甚乾燥。身體捫之。熱甚於早間。此陰分亦被熱氣蒸傷。瘦人慮其液涸。然痰咯不清。養陰藥無往而非膩滯。議得早進清膈一劑。而三焦熱穢之蓄。當用紫雪丹二三匙。藉其芳香宣竅逐穢斯錮熱可解。濁痰不黏。繼此調理之方。清營分。滋胃汁。始可瞻顧。其宿垢欲去。猶在旬日之外。古人謂下不嫌遲。非臆說也。
紫雪丹一錢六分。
知母 竹葉心 連翹心 炒川貝 竹瀝 犀角 元參 金汁 銀花露
又 一劑後用。
竹葉心 知母 綠豆皮 元參 鮮生地 金銀花
又 一劑後。去銀花綠豆皮。加人參麥冬。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8%8 ... 6%AB%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