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
又 熱久。胃汁被劫。不飢不便。亦病後常事耳。古人論病。必究寢食。今食未加餐難寐。神識未清。為病傷元氣。而熱病必消爍真陰。議用三才湯意。
人參 天冬 生地 麥冬 五味子顧 右脈空大左脈小芤。寒熱麻痹。腰痛冷汗。平素積勞內虛。秋暑客邪。遂乾臟陰。致神迷心熱煩躁。刮痧似乎略爽。病不肯解。此非經絡間病。頗慮熱深劫陰。而為痙厥。張司農集諸賢論暑病。謂入肝則麻痹。入腎為消渴。此其明征。議清陰分之邪。仍以養正輔之。(暑熱深入劫陰)
阿膠 小生地 麥冬 人參 小川連 烏梅肉
某 暑濕熱氣。觸入上焦孔竅。頭脹脘悶不飢。腹痛惡心。延久不清。有瘧痢之憂。醫者不明三焦治法。混投發散消食。宜乎無效。(暑濕彌漫三焦)
杏仁 香豉 橘紅 黑山梔 半夏 厚朴 滑石 黃芩張 舌白罩灰黑。胸脘痞悶。潮熱嘔惡。煩渴汗出。自利。伏暑內發。三焦均受。然清理上中為要。
杏仁 滑石 黃芩 半夏 厚朴 橘紅 黃連 鬱金 通草
某(二六) 暑熱鬱遏。頭脹脘痛。口渴溺短。當清三焦。
絲瓜葉 飛滑石 淡竹葉 茯苓皮 厚朴 藿香廣皮 通草何 暑濕皆客邪也。
原無質。故初起頭脹胸滿。但傷上焦氣分耳。酒家少穀。胃氣素薄。一派消導。雜以辛散苦寒。胃再傷殘。在上濕熱。延及中下。遂協熱自利。三焦邪蒸。氣衝塞填胸。躁亂口渴。瓜果下脘。格拒相斗。此中宮大傷。況進熱飲略受。其為胃陽殘憊。而邪結內踞可知矣。
考暑門時風煩躁。清濁交亂者。昔賢每以來復丹五六十粒。轉運清濁為先。攻補難施之際。
望其效靈耳。來復丹。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8%8 ... 6%AB%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