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理體】
1.猶事理。
『後漢書·儒林傳下·李育』:“<李育>嘗讀『左氏傳』,雖樂文采,然謂不得聖人深意,以爲前世陳元、范升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讖,不據理體,於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事。”
2.治政之體要。
『北齊書·源彪傳』:“度支尙書元脩伯,魏文成皇帝之後,淸素寡欲,明識理體。”
『舊唐書·辛替否傳』:“若以造寺必爲其理體,養人不足以經邦,則殷周已往皆暗亂,漢魏已降皆聖明。”
『資治通鑑·唐中宗景龍二年』引此文,胡三省注云:“理體,猶言治體也,避高宗諱,以‘治’爲‘理’。”
宋王讜『唐語林·言語』:“魏徵陳古今理體,言太平可致,太宗納其言。”
『元典章·刑部二·禁治遊街等例』:“遊街拷掠,誠非理體;若不禁治,枉傷人命,關係非輕。”
3.論說體裁。
唐李華『<蕭穎士文集>序』:“賈誼文詞最正,近於理體。”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