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傷寒】
徐靈胎曰:驅邪之法,惟發表攻裡二端而已。
發表所以開其毛孔,令邪從汗出也。
當用至輕至淡芳香清冽之品,使邪氣緩緩從皮毛透出,無犯中焦,無傷津液,仲景麻黃、桂枝等湯是也。
然猶恐其營中陰氣為風火所煽,而銷耗於內,不能滋潤和澤,以托邪於外,於是又啜薄粥,以助胃氣,以益津液。
如此,後世不知,凡用發汗之方,每專用厚朴、葛根、羌活、白芷、蒼朮、豆蔻等溫燥之藥,即使其人津液不虧,內既為風火所熬,又復為燥藥所灼,則汗何從生?
汗不能生,則邪無所附而出。
不但不出,邪氣反為燥藥鼓動,益復橫肆,與正氣相亂,邪火四布,津液益傷,而舌焦唇乾,便閉目赤,種種火象愈出,則身愈熱,神漸昏,惡症百出。
若再發汗,則陽火盛極,動其真陰,腎水來救,元陽從之,大汗上泄,亡陽之危症生矣。
輕者亦成痙症,遂屬壞病,難治。
故用燥藥發汗而殺人者,不知凡幾矣。
此其端開於李東垣,其所著書立方,皆治濕邪之法,與傷寒雜感無涉。
而後人宗其說以治一切外感之症,其害至今益甚。
況治濕邪之法,更以淡滲為主,如豬苓、五苓之類,亦無以燥勝之者。
蓋濕亦外感之邪,總宜驅之外出,而兼以燥濕之品。
斷不可專用勝濕之藥,使之內攻,致邪與正爭而傷元氣也。
至於中寒之症,亦先以發表為主,無竟用熱藥以勝寒之理。
必其寒氣乘虛陷入而無出路,然後以桂、附回陽,此仲景用理中之法也。
今乃以燥藥發雜感之汗,不但非古聖之法,並誤用東垣之法。
醫道失傳,只此淺近之理尚未知,何況深微者乎。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7%B ... 1%9E%E6%A1%88/index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