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戴奧辛】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4-16 17:09
標題: 【戴奧辛】

戴奧辛

 

「戴奧辛」為多氯二聯苯戴奧辛(PolychlorinatedDibenzo-para-dioxins,PCDDs)和多氯二聯苯喃(PolychlorinatedDibenzofurans,PCDFs)兩大類化合物之通稱,主要結構分別為兩個苯環經由兩個氧原子或一個氧原子相連,並隨著含氯的原子數量和位置,而具有不同之物化特性與生物效應。

 

最多可能有75種PCDDs和135種PCDFs;

 

當2,3,7,8這4個碳原子上皆接上氯原子時,將導致人體不易代謝而長期累積。

 

因此,共有7種PCDDs和10種PCDFs是較具毒性與累積性的,其中又以2,3,7,8-四氯戴奧辛(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2,3,7,8-TCDD)(參見圖1、圖2)之毒性最強,且在人體的半衰期可長達7到10年。

 

戴奧辛可經由合成含氯有機化合物、燃燒焚化、金屬冶煉等過程產生,並非人為特意合成之化合物,也無特殊之用途。

 

因具備高脂溶性與極低的水溶性之特性,在環境中容易沉積於土壤和底泥之有機質,並能附著於空氣顆粒,經由長程傳輸飄送到遠方;

 

在生物體內,則累積於肝臟和脂肪組織。

 

人體有約九成左右之暴露是來自於食品,尤其是食用魚類、肉品、蛋奶製品等。

 

戴奧辛亦可引致氯痤瘡(Chloracne),2,3,7,8-TCDD則可能導致癌症;

 

其他在實驗動物的效應,主要有體質耗弱症候群(WastingSyndrome)、抑制免疫系統、降低精子數量、影響性別比例等。

 

戴奧辛的總毒性多以2,3,7,8-TCDD毒性當量(ToxicEquivalent,TEQ)表示。

 

我國曾發生的戴奧辛污染事件,主要有2002年中石化安順廠公告為污染廠址、2005年臺灣鋼聯與彰化線西鄉及伸港鄉鴨蛋污染事件、2009年蚊香與高雄大寮鴨肉戴奧辛污染等,皆引起政府與社會大眾之關注。

 

我國都市廢棄物與一般事業廢棄物以焚化處理為主,因此環保署自1986年起逐漸納管焚化爐、鋼鐵業電弧爐等,2011年之管制及排放標準分別為0.1和0.5奈克(ng,即10-9克)/立方公尺;

 

推估戴奧辛年排放量由2002年321克當量(gTEQ)降至2007年的69克當量。

 

衛生署亦於2006年發布「食品中戴奧辛處理規範」,對於肉類、乳品、蛋類、魚貝類、油脂類等食品,訂定戴奧辛含量限值。

 

據統計,我國一般成年人血清中戴奧辛含量為4.9-27皮克(pg,即10-12克)當量/克脂肪,中位數為11.5皮克/克脂肪,數值與德國和日本之調查相近。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59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