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史學●企業集團化】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3-22 22:00
標題: 【史學●企業集團化】

史學●企業集團化

 

1972年中華徵信所出版《臺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首創「集團企業」一詞。

 

一般以「關係企業」(Relatedenterprises)、「集團企業」(Groupenterprises)與「企業集團」並用。

 

不同於美國、日本等國的集團企業是購併企業個體而形成大規模企業組織,臺灣集團企業多為大型企業在原有企業外,增設新企業或獨立部門成新企業。

 

1970年代逐漸受到重視的臺灣集團企業,與民間大型企業的成長有關。

 

這些集團企業主要包括從大陸遷臺的紡織廠,和由公營轉民營的四大公司(臺灣水泥公司、臺灣紙業公司、臺灣農林公司、臺灣工礦公司),1950年代開始因政府通過關稅和管制進口,創造有利於內銷的民間企業發展條件,再經由經濟增長和資本積累形成大型化企業。

 

其中部分的企業則以不斷擴大投資,開始從大型化企業走向垂直或水平整合的集團企業。

 

包括:臺南紡織關係企業、臺塑關係企業、統一關係企業、國泰關係企業、新光關係企業、遠東關係企業等,都因多角化經營而崛起,發展成企業集團。

 

大型企業快速成長除了反應政府對於民營企業的培植,更重要的是政府對集團企業採取保護政策,並賦予壟斷臺灣市場特權,最明顯的即為紡織集團企業,透過政府長期實施管制紡織品進口和高關稅、限制設立新廠,以及1959年由棉紗工業同業公會成立「產銷改進合作委員會」,規定各會員企業內銷數量來聯合議定價格,經由聯合壟斷所吸取的高額獲利,使紡織業從1958年僅有1家的年營業額1億元,至1972年增為137家,占全體大型企業上億營收行列的37.64%,為所有產業之冠。

 

1970-1990年代的集團企業,產業別由製造產業轉向金融與服務產業。

 

1974-1983年集團企業以內銷為主,惟對臺灣出口貢獻度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就出口結構而言,亦從紡織業逐漸擴及電子電器業與其他製造業。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93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