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八仙洞遺址】
史前時代考古遺址。
位於臺東縣長濱鄉,花東海岸山脈中段,秀姑巒溪南約8.5公里,遺址所在是一處海岸邊的巨大岩塊,整座岩塊小山海拔高度大約380公尺,在面臨太平洋的一側岩壁上有十多處海水侵蝕造成的洞穴,當地阿美族稱為Lohan,是洞穴的意思,今稱為八仙洞。
遺址所在即為這些洞穴之一部分和周圍區域。
此一遺址是1968年臺灣大學地質學者林朝棨進行第四紀地質調查時,在若干洞穴堆積中發現含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其年代可能屬於較為古老的紅色土層,推測或許可以發現比新石器時代更為古老的文化層,通知考古人類學者宋文薰前往共同勘察。
1968年底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與地質學系合組八仙洞考古發掘隊,進行潮音洞、永安洞、海雷洞、乾元洞的發掘計畫,12月29-30日在潮音洞、乾元洞發掘確認在紅土層底下地層中出土先陶文化層。
1969年1月7日經考古學者李濟、石璋如,確認屬於臺灣首次發現最古老的先陶文化。
1月24日第二期發掘主要進行潮音洞之發掘,獲得大量先陶文化資料,這是臺灣發現舊石器時代文化的開始,由李濟命名為長濱文化(Changpinian)。
本遺址所在小山是一座中新世海底火山爆發形成之後,由於地殼上升慢慢由海面浮出,加上海水的升降運動,使得海岸線得以在岩壁上沖蝕出洞穴,這些海蝕洞穴中12處經過考古隊測量海拔高度,其中最高的是乾元洞,海拔高度約100公尺,近年重新測量為120公尺,其次為海雷洞70公尺,重測為60公尺,再下為永安洞,海拔50公尺,出土文化遺物最低的洞穴是潮音洞,海拔約30公尺上下。
此一遺址包括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層及先陶文化層,其中先陶文化層包括更新世時期之舊石器晚期文化、全新世時期之舊石器晚期持續型文化,均稱為長濱文化。
本遺址為臺灣第一個發現舊石器時代文化遺物的遺址,也是臺灣已知人類最古老的居住地,1988年內政部指定為一級古蹟,2006年5月1日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重新指定為國定遺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6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