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北葉文化】
北葉文化的命名是由劉益昌先生於1987年所命。
當時劉先生在屏東縣瑪家鄉北葉遺址結束試掘後,發現當時歸為台灣南部地區史前時代晚期的遺址,論年代台南地區的蔦松文化、恆春半島的龜山文化、以及北葉文化的晚期相近;
文化內涵卻大大不同,對自然環境亦有各自適應的方式,這代表了這三個地區在史前時代晚期有相當清晰的地區性發展,故認為不應該再以蔦松文化來稱呼整個南部史前時代的最晚的階段—金屬器時代,而應該要分別命名為:蔦松文化、龜山文化、北葉文化,是故北葉文化屬於台灣南部地區金屬器時代的史前文化之一。
(劉益昌1990:253)從北葉遺址的遺物資料可以發現製作石器所使用的材料多來自附近地區所取得的石材,並且發現遺址中除了成品外也出現有廢料,這顯示了當時生活在此處的人群主要利用當地石材製作工具,並且也在遺址中進行石器製作的工作。
而從陶器與石器在地層中的出土狀況來看,不論是陶器各部為的分佈或是石器的形制及種類,在地層間是平均分佈各地層間的變化都相當小,因此劉益昌認為在此遺址的發掘地點,縱時限堆積同質性高,文化變異也不明顯。
(劉益昌1990:249)根據北葉遺址的位置、出土遺物類型以及年代學資料,顯示北葉文化特質和鳳鼻頭遺址最上層的貝塚層以及中央山脈以東的卑南文化相當類似,特別是北葉遺址的陶器要素與卑南文化有部分相近,以及在北葉遺址出土並流行於卑南文化的玦形器。
劉益昌先生最後也在發掘報告中提到,北葉文化與卑南文化之間的關係與往來路線值得作更進一步的研究,以釐清台灣東部與南部之間在史前時代的關係。
年代:2200~400B.P.大致分佈範圍:屏東平原東側山麓,隘寮溪南岸的河階台地。
重要遺址:北葉遺址(行政區域屬於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
代表性遺物:主要為石器與陶器為主,石器—斧鋤形器、磨製錛鑿形器、磨製石刀、矛鏃形器、網墜、砥石、凹石、有槽石棒、網墜、玦、帶穿圓板等。
陶器—質地主要為紅褐色夾砂陶,佔全數95%以上,製造方法是手製,製作過程使用拍墊法、亦有少量灰色夾砂陶、灰黑色泥質陶及紅色泥質陶。
器型主要有各式罐形器和缽形器,只有少數盤形器、蓋形器;
另出土很多附屬於容器部位的殘片,如把手(在陶器中帶有紋飾的比例最高的部位)、圈足、紐等。
此外有少量紡輪、陶珠、陶環、陶墜。
代表性遺跡:石棺、房基。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33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