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史學●卑南遺址】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3-22 18:13
標題: 【史學●卑南遺址】

史學●卑南遺址

 

史前時代的考古遺址。

 

位於臺東市南王里,臺灣鐵路局臺東新站西側至卑南山稜線,遺址所在為卑南大溪古老河階,海拔高度由所在河階的43公尺至卑南山稜線的125公尺,面積超過90公頃。

 

以卑南文化典型遺址著稱,附近同屬卑南文化之遺址包括鯉魚山遺址、老番社遺址、岩灣遺址。

 

1896年(明治29年)人類學者鳥居龍藏所發現,1920年(大正9年)學者鹿野忠雄對遺址進行調查,1945年(昭和20年)學者金關丈夫、國分直一進行發掘並發現石板棺與建築結構。

 

1980年起,考古學者宋文薰、連照美率領率領臺灣大學考古隊進行13次的「搶救考古」。

 

出土遺物種類繁多,據歷年出土遺物之研究,卑南遺址存在3個文化層,包括新石器時代繩紋陶文化、卑南文化及鐵器時代三和文化早期文化相,各文化層出土資料,以卑南文化遺物最多,三和文化次之,繩紋陶文化最少。

 

繩紋陶文化年代約距今5,300-3,500年,主要出土為繩紋陶片,1993年出土2件近完整繩紋陶罐為具體之遺留。

 

卑南文化約距今3,500-2,300年,保存大量史前聚落遺留,除立於地表之板岩石柱外,主要包括複雜聚落建築群、大量生活用陶器、石器,以及生活層下方之石板棺墓葬群與棺內陪葬玉器。

 

卑南遺址出土超過2,000具石板棺,是以板岩石板拼接而成,大多數墓葬形式為東北─西南走向,墓主腳朝東北,頭朝西南,坐起面朝都蘭山,墓主包括大人、小孩,甚至新生嬰兒。

 

陪葬石(玉)器包括裝飾品類及工具、兵器類,質地包括臺灣玉、板岩及其他石質。

 

其中裝飾品類大多為玉器,而且保存狀況比較好,完整程度較高,以裝飾人體為主。

 

依裝飾部位分類,可分為頭飾、耳飾、頸(胸)飾、臂(腕)飾等,常見種類包括玦形耳飾、管形玉飾、棒形玉飾、環飾等。

 

工具、兵器類包括錛鑿、矛鏃等。

 

卑南文化層顯示當時為興盛之聚落,聚落內人口眾多,建築群落規劃整齊,兼營農耕與狩獵,食物資源豐富,而且掌握玉器與板岩石板等重要資源。

 

卑南遺址存在之鐵器時代文化層出土無棺墓葬、紋飾陶器、鐵器、琉璃珠等,與卑南文化內涵已有差異,屬於2,300-1,900年前之三和文化第一階段文化相。

 

1988年經內政部指定為一級古蹟,2006年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重新指定為國定遺址。

 

由政府管理保護區域有4處,包括石柱及附近約5,000平方公尺範圍;

 

18公頃的「卑南文化公園」;

 

卑南文化公園聯外道路東段約6,000平方公尺範圍(考古現場所在),以及緊鄰卑南文化公園東側占地12公頃的遺物密集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7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