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史學●林爽文】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3-3-21 18:56
標題: 【史學●林爽文】

史學●林爽文

 

林爽文原籍福建漳州,乾隆三十八年(西元1773年)隨父親來到台灣,居住彰化縣大里杙莊(今日台中縣(註1)大里市(註2)),開墾土地,以及經營農業,日漸累積財產,成為地方上有錢有勢的豪強,當時常有械鬥發生,所以林爽文也組織鄉勇,自備武力,以防衛自身的財產、身家安全。

 

林爽文加入天地會後,因其在地方頗具影響力,成為在台灣的天地會的北路領導人。

 

尤其北路勢力較南路為大,引起清朝的不安,並認為事態嚴重,因而派各營官兵前往緝捕天地會會眾。

 

天地會會眾因故與官方起衝突,並殺害了官吏,因此被捕。

 

逃走之會眾,則受林爽文庇護。

 

台灣總兵柴大紀接獲消息,旋即帶兵搜捕逃走之會眾,眾人紛紛逃至大里杙,並慫恿林爽文起事。

 

林爽文決定起事後,勢如破竹,很快地進佔彰化城,誅殺知縣,北路的黨徒也起而響應,殺淡水同知,進佔淡水廳治竹塹(今新竹)。

 

林爽文被推為大盟主,建元「天順」,分封黨眾以官職,並殺清廷多人,往南擴大勢力範圍,幾乎控制台灣全島。

 

亂事歷時數月,在台的清廷文武官吏、官兵皆無法平息林爽文之亂,乾隆皇帝震怒,於是增派十萬精銳兵力來台,在諸羅縣城與林爽文勢力交鋒數次。

 

林爽文勢力終於不支而敗退,清廷則因諸羅縣城居民守成有功,改地方名成為「嘉義」,以「嘉其義行」。

 

此後林爽文黨眾節節敗退,自諸羅逃至斗六等地,一路往山區逃去,最後在集集埔被捕,送往北京伏法。

 

南路餘眾,則至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在柴城(今屏東恆春車城)與清軍最後一戰,也被清軍殲滅。

 

林爽文事件至此平息,共歷時一年餘,也是台灣民變規模中最大、影響範圍最廣的一次。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46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