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玉尺】
書名 婦科玉尺
作者 沈金鰲
朝代 清
年份 公元1644-1911年
分類 婦科
品質 0%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5%A9%A6%E7%A7%91%E7%8E%89%E5%B0%BA/index
【婦科玉尺●自序】
尺者劃分寸。量短長。取其準也。
尺而以玉為之。分寸所劃。堅久不磨。尤準之準也。
余竊思短長之數。必取準於尺。於物然。於病亦然。於婦女之病更無不然。何則。
婦女深居閨房。則情不暢。
婦女見地拘局。則識不開。
婦女以身事人。則性多躁。
婦女以色悅人。則心偏妒。
稍有不遂。即為憂思。
憂思之至。激為怨怒。
不知憂則氣結。思則氣鬱。怨則氣沮。
怒則氣上。血隨氣行。故氣逆而血亦逆。血氣乖爭。
百疾於是乎作。及其疾作。又苦不自知。
即或知之。而幽私隱曲。
又不肯自達。且多掩蔽。
於是其家一委之醫。醫一憑之脈。
而此翕翕跳動之脈。欲藉以測婦女幽私。達婦女隱曲。
毫厘千裡。貽禍不小。豈非妄意揣度。而未知用玉尺以量之。
且用玉尺以求得其準乎。昔者倉公診女子。
知其欲男子不得。脈出魚際一寸。是以玉尺量準者也。
古來如倉公之醫者不乏。亦皆量以玉尺而能準者。
舉古人為法。求得其準焉。
夫何幽私隱曲之不可達哉。雖然。言醫之書甚繁。
其不能讀者無論已。有能讀者。
苟非識精見卓。確有把持。將此紛紛聚訟者。
何自援以為準。余故不憚參稽。著為婦科六卷。
所言諸病。必按脈切症。要於的當。不失幽私隱曲之所在。
摘錄前人之語及方。悉皆至精至粹。百用百效者。以是而當。盡之分寸。
庶幾如玉所劃。堅久不磨。取以量婦女病。
應無不得其準之準者歟。
乾隆甲午清明前二日無錫沈金鰲自書
【婦科玉尺●凡例】
一婦女病。倍多於男子。其原不外經產崩帶數大端。
故是書篇目。雖止有九。而一切病。
皆統於是矣。
一每篇正文。皆充類至盡。似無遺症。然病變無方。或有未備者。又當臨時裁度。因勢酌方。不可拘泥。岳武穆云。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兵法也。亦醫法也。
一崩漏雖屬血病。然非專由經也。前人往往雜於經病中。非是。余故次於產後病下。
一小產原是胎前之患。不得以大產小產遞及。今列於臨產前者。明其病屬於胎前也。
一每篇正文後。前人論說。必擇至精且當。歸於一是者。然後采錄。期免矛盾之誚。
一所采古方。除試驗獲效外。其余必取方藥之性味。按合所主之症。再四考訂。果屬針對不爽。才敢載筆。稍覺阻礙。即棄去。雖分量多寡。亦必籌較。未敢輕心相掉。貽誤將來也。
一方有與症相合。本文及前論。卻俱未引及者。亦附錄備考。不肯割愛云爾。
【婦科玉尺●卷一●月經】
經者常也。女子十四歲。任脈通而天癸至。任與沖遂為經脈之海。外循經絡。內榮臟腑。
氣血調和。營運不息。一月之間。衝任溢而行。月事以時下。此常經也。故曰。經貴乎如期。
若來時。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數月一至。皆為不調。不調則病作。甚至積而不行。
則病更作。昔人謂經至。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至十年。思男子合而不得。亦不調。
不調則瘀不去。新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成腫。
故云室女憂思積想在心。則經閉而癆怯者多。
然亦有因脾胃傷損者。不盡可作血凝經閉治也。
只宜調養脾胃。脾氣旺則能生血而經自通。亦有因飲食停滯致傷脾胃者。
宜消食健脾。若經來時。飲冷受寒。或吃酸物。以致凝積。血因不流。
當以辛溫活血行氣藥通之。此經閉也。精神壯盛。陰血有餘。偶感風寒。
或食冷物。以致氣滯血凝而閉。宜以通氣活血藥導之。此氣滯也。
先天不足。或病後產後失於調理。以致真陰虧損。火熱煎熬。或陰虛火旺。
肝不生血。或墮胎。及產多而亡血。
或因久患潮熱。盜汗耗血。乃將成癆瘵之候矣。宜以滋陰養血清火藥治之。此血枯也。
故即血凝之症。當有經閉氣滯血枯三項因緣。未可概視。
若專用攻伐。恐經不通而血反涸也。至如痛經一症。
乃將行經而少腹腰腿俱痛。此淤血。
當於臨經時血熱氣滯也。宜以通利活血藥調之。
經病大端。不過如是。而其詳則有可舉者。如經水不調。所下淡色似水者。血虛也。
宜四物東加參、 、香附。腹痛加阿膠、艾。下血色紫而成塊者。
熱從火化而熱血凝結也。或離經畜血所致。
經水必下多或作痛。宜四物加芩、連、知、柏、白芍。婦人室女月不調。
血積堅如石者。受寒也。宜和血通經湯。
婦女經不調者。或由諸般氣滯也。宜艾附丸。經不調先期而來者。血熱也。
宜四物加芩、連。或涼血調經丸。經行先期腰腹發熱者。亦血熱也。宜涼血丸。
經水不調。臨行時先腹痛者。氣滯血實也。宜四物加延胡索、炒枳殼、蓬朮、木香、桃仁。月行時。口渴。吃水多。心痞。喜嘔。不進飲食者。脾病也。宜山梔湯。
婦人年二十余。月來不勻。來時先呵欠。腹隱痛。血色紫。食少無力者。弱也。
宜黃連白朮湯。經來紫黑色。一月二次。或三次。不思飲食。口乾而苦。
發熱者。血熱妄行也。宜四君子東加生地、當歸、陳皮、麥冬、白芍、木通、甘草。經來或不來。腹痛。喜食熱物者。氣痛也。宜半夏木通湯。經來時。心神不寧。
四肢微熱。虛勞者。曾受驚也。宜菖蒲飲。臨經時。或食生冷酸澀。至膀胱小腹疼。
腹飽悶者。血偶滯也。宜破結丸。經水後期而行者。血虛有寒也。
宜四物加黃 、陳皮。或香附芎歸湯。過期太甚。膠艾丸。
經水過期色淡者。痰也。宜二陳湯加川芎、當歸。有痰占住血海之地。因而不來。
目必漸昏。肥人多有之。是痰礙經而不行也。
宜星芎丸。經來十數日不止者。血熱也。宜止血藥中加山梔、柴胡。經水來而不止者。氣虛不能攝血也。宜補氣固經丸。經水過多不止。平日肥壯。不發熱者。體虛寒也。宜薑棕散。
經水過多不止。平日瘦弱。常發熱者。由火旺也。宜龜板丸。經來不止及血崩者。血溢也。宜必效散。婦人四十九歲。經當止。今每月卻行過多。及五旬外。
月事比少時更多者。血熱或血不歸經也。宜芩心丸、琥珀丸。婦人室女經閉。疼痛。或成血瘕者。淤積也。宜通經丸。
經閉。或但不調。血塊氣痞腹痛者。氣血滯也。宜調經湯。
或煩熱肢疼體痛。口乾盜汗。嗜臥。
經不調。寒熱如瘧。痰嗽骨蒸者。血虛也。宜逍遙散。
不愈。加味逍遙散。瘦弱人經閉者。
血氣受傷。或生育多也。宜四物加紅花、桃仁。又瘦人經閉者。
或氣滯也。宜通經丸、調經湯。經壅。身體發虛。四肢無力。潮熱骨疼者。
內有氣塊也。宜蒼朮香附丸。經閉腹痛者。
內結腹痛也。宜歸尾丸。經事不來者。血閉也。
宜調經琥珀湯。經閉不來。或過月者。血不調也。
宜紅花湯。經行後作痛者。氣血虛也。
宜八珍湯。婦人室女。七情傷感。至於血並。
心腹作疼。或連腹痛。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痛。血瘀作搐。或經不調。一切血氣病也。
宜延胡索散。有血氣發來似刀刮攪腸胃。及心胸刺痛欲絕者。血氣衝心也。
宜紅花散。有游走至腰膂俱痛者。亦血氣痛也。
宜蓬朮散。有上氣衝心。變作干血氣者。血氣久而不行也。
宜絲瓜散。有干血癆者。憂思積想所致也。
宜月紅湯。有婦人血黃者。血瘀病也。
宜茄子散。其總治經水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及一切氣食等症。
則惟四製香附丸。或丹參散為主。經病之煩多若此。然而有宜小心者。
婦人二三月經不行。
宜用驗胎法以驗之。未可遽用攻伐通利之劑也。
如果驗之無胎。斯可隨症而通之。或至瘦弱身熱。口乾唇頰紅色。下午尤甚。或先微寒。乃血枯經閉。陰虛發熱。將成癆瘵也。宜逍遙散。
婦人之病。甚於男子。不益可信哉。
【婦科玉尺●卷一●月經●脈法】
脈經曰。左手關上脈陰虛者。足厥陰經也。婦人病苦月經不利。腰腹痛。肝脈沉之而急。浮之亦然。女人月事不來。時亡時有。得之少時有所墜墮。尺脈滑。血氣實。
婦人經脈不利。宜服大黃朴硝湯。下去經血。針關元瀉之。少陰脈弱而微。微則少血。寸口脈浮而弱。浮則為虛。弱則無血。脈來如琴弦。少腹痛。主月不利。孔竅生瘡。
尺脈來而斷續者。月水不利。當患小腹引腰痛。氣滯上攻胸臆也。經不通。繞臍寒疝痛。其脈沉緊。此由寒氣客於血室。血凝積血為氣所沖。新血與故血相搏。故痛。腎脈微澀。為不月。李 曰。
浮澀脅傷經不利。浮絕精傷與經閉。又曰。經病前後。脈軟如常。寸關雖調。尺絕痛腸。沉緩下弱。來多要防。微虛不利。間月何妨。浮沉一止。或微遲澀。居經三月。氣血不別。三月以上。經閉難當。心脾病發。關伏寸浮。心事不足。左寸沉結。又曰。腎脈沉微。氣虛也。
女子崩帶。經脈不調。
【婦科玉尺●卷一●月經●月水不調】
陳自明曰。婦人月水不調。由風邪乘虛客於胞中。而傷衝任之脈。
損手太陽少陰之經。蓋衝任之脈皆起胞中。為經血之海。與小腸心為表裡。
乳汁下為月水。然月水乃經絡之余。
苟能調攝得宜。則經以時應矣。劉完素曰。月水不調。則風熱傷於經血。
故血在內不通。或內受邪熱。脾胃虛損。不能飲食。榮衛凝澀。或大腸虛。變為下利。流入關元。致絕子嗣。李杲曰。經不調。右尺脈按之空虛。是氣血俱脫大寒症。輕手其脈數疾。
舉指弦緊或澀。皆陽脫症。陰火亦亡。見熱症於口鼻眼。或渴。此皆陰躁陽欲去也。用升陽舉經湯。
大升浮血氣。補命門之下脫也。戴思恭曰。月水或前後。或多少。或欲來先病。或來而斷續。皆曰不調。
和氣飲加香附五分。經來或不來。皆腹痛。皆血不調也。欲調血先調氣。
四物加吳萸五分。痛甚。延胡索湯。然又恐感外邪食積。宜詳審。和氣飲卻能兼治。
李曰。以期言之。對期者。性和血足易受孕。差一二日不為害。以色言之。心主血。陰從陽。
故紅為正。雖不對期。而色正者易調。或前後多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再至。
當歸散、調經散、單丹參散。經前後痛。通用交加地黃丸、七製香附丸。萬全曰。經
不調有三。
一脾虛。
二衝任損傷。
三痰脂凝塞。
胃為水穀之海。血氣之母也。惟憂愁思慮。
心氣受傷。則脾氣失養。郁結不通。腐化不行。
飲食減少。斯有血枯血閉。及血少色淡。過期。或數月一行也。
又脾為血海衝任之系。或嫉怒褊急。以傷肝氣。致衝任失守。血氣妄行。或血未行而妄合以動其血。或經未斷而即合。衝任內傷。血海不固。為崩為漏。
有一月再行者矣。肥碩之人。膏脂充滿。元室之戶不開。或痰涎壅滯。血海之波不流。故有過期而經始行。或數月而經一行。
及為濁為帶為經閉。為無子之病者矣。
【婦科玉尺●卷一●月經●月閉】
陳自明曰。或醉飽入房。或勞役過度。或吐血失血。傷損肝脾。但滋其化源。其經自通。若小便不利。
頭眩腰背痛。足寒時痛。久而血結於內。變為 瘕。若血水相並。脾胃虛弱。壅滯不通。變為水腫。若脾氣衰弱。不能制水。水浸肌肉。變為腫滿。當益津液。大補脾胃。方可保生。張從政曰。月不通者。經曰。胞脈閉也。胞脈者屬火。
而絡於脬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也。茶調散吐之。吐訖。玉燭散、三和湯、桂苓白朮散。量虛實選用。慎勿服峻熱藥。致變肺痿骨蒸潮熱。咳嗽咯膿嘔血喘逆。尿澀寢汗不已。漸至脈大形瘦。必不救。李杲曰。二陽之病發心脾。
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為息賁。死不治。
婦人脾胃久虛。形羸氣血衰。致經不行。病中消。胃熱善食。漸瘦液枯。
夫經者血脈津液所化。為熱所爍。肌肉消瘦。時燥渴。血海枯竭。病名血枯經絕。
宜瀉胃之燥熱。補益氣血。經自行矣。此症或經適行而有子。子不安。為胎病者有矣。
或心包脈洪數。躁作。時見大便秘澀。小便雖清不利。而經閉絕。此乃血海干枯。宜調血脈。除包絡中火邪。而經自行。
內經所謂小腸移熱於大腸。為 瘕。為沉。脈澀不利。則月事沉滯而不利。
故云為 瘕為沉也。或因勞心。心火上炎。月事不來。安心和血瀉火。經自行矣。
故經云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
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故月不來也。
又曰。凡婦女之病。經水適斷。俱作少陽治之。傷寒雜病皆同。
經云。身有病而有邪。經脈閉也。經脈閉者。尺中不至。胞脈閉者。生化源絕。
二者皆血病也。厥陰主之。厥陰病則少陽病矣。治法或實作大熱。或變成癆。脈有浮中沉之不同。
故藥有表裡和之不一。察其在氣在血。定其行陰行陽。使大小得宜。輕重各當。
則可萬全。此少陽一治不可不知也。朱震亨曰。陰虛。經脈久不通。尿澀體痛。四物加蒼朮、牛膝、陳皮、甘草。
又用蒼莎丸料加蒼耳、酒芍藥為丸。就用前藥吞下。經候微少。漸漸不通。
手足煩疼漸瘦。潮熱。脈微數。四物去芎、地、加澤蘭三倍、甘草半分。
王倫曰。經不行。有由脾胃損傷者。不可便為經閉死血。輕用攻破藥。
須審脾胃如何。若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少食惡食。泄瀉疼痛。或因誤服汗下攻伐藥。傷其中氣。
致血少不行。只宜用白朮為君。苓芍為臣。佐以黃 、甘草、陳皮、麥芽、柴胡、芎、歸等。脾旺自能生血。而經自行。
又有飲食積滯。致損脾胃。亦宜消積補脾。若脾胃無病。果有血結。
方可行血通經。李 曰。經行時。余血一點未盡。
或外被風寒。濕冷暑熱。
或內傷生冷。七情郁結。為痰為瘀。曰血滯。
或經止後。用力太過。入房太甚。及食燥熱。
以致火動邪盛而精血衰。曰血枯。
經後被驚。血氣妄行。上逆則從口鼻出。逆於身則水血相搏。變為水腫。
恚怒則氣血逆於腰腿心腹背脅手足間。重痛。經行則發。過期則止。
怒極傷肝。則有眩暈嘔血瘰血風瘡瘍等病。加之經血滲漏於其間。遂成竅穴生瘡。
淋瀝不斷。濕熱相搏。遂為崩帶。血結於內。變為 瘕。
凡此變症百出。不過血滯血枯而已。但血滯血枯。俱有虛熱。
故重則經閉不通。以滯枯分言之。輕則經不調。止言虛與熱而已。
總而言之。經水不通。不出虛熱痰氣四症。不調亦相似。則飲食調和。
自然血氣流通。更有凝滯。然後可用紅花當歸散、紫葳散、通經丸、導經丸之類。虛者只用當歸散。
通後又須養血益陰。使津液流通。
若以毒藥攻逐。必死。又曰。經閉腹大。
僅一月間便能動作。乃至過期不產。或腹痛。必是蟲症。
雄砂丸主之。李時珍曰。經閉有有餘不足二症。有餘者血滯。
不足者傷肝。素問云。少時有所大脫血。或醉入房中。氣鬱肝傷。
故月來衰少。或不來。治之以烏賊骨四蘆茹一。
此正血閉不足之病也。萬全曰。
經閉而骨蒸潮熱。脈虛。用增損八物柴胡湯。熱甚。服此不平者。
加乾薑灰神效。經閉發熱咽燥。唇干脈實者。四物涼膈散。
張介賓曰。血枯血隔本不同。
蓋隔者阻隔。枯者枯竭。阻隔者邪氣隔滯。血有所逆也。枯竭者衝任虧敗。
源斷其流也。凡婦女病損。至旬月半載之間。
未有不經閉者。正因陰竭所以血枯。枯之為義。
無血而然。故或羸弱。或困倦。或咳嗽。或血熱。或飲食減少。或亡血失血。及一切無脹無痛無阻無隔。
而經有久不至者。皆血枯經閉之候。欲其不枯。無如養榮。欲以通之。無如充之。(此誠要義)但使血行。
則經脈自至。乃醫者不論有滯無滯。
多兼開導之藥。其有甚者。
則專以桃仁、紅花之類通利為事。
豈知血滯者可通。血枯者不可通乎。是宜知之矣。
【婦科玉尺●卷一●月經●經血暴下】
成無己曰。婦人年及五十以上。經血暴下者。
婦人經血終於七七之數。數外暴下。內經曰。
火主暴速。亦因暴喜暴怒憂結驚恐之致。切不可作冷病治。
用峻熱藥。必死。止可用黃連解毒湯。以清於上。更用蓮殼灰、棕灰以滲於下。
然後用四物加延胡索散。涼血和經之藥是也。
【婦科玉尺●卷一●月經●來止腹痛】
張從政曰。經來腹痛。由風冷客於胞絡衝任。或傷手太陽少陰經。
用溫經湯、桂枝桃仁湯。若憂思氣鬱而血滯。桂枝桃仁湯、地黃通經丸。
若血結成塊。萬病丸。劉完素曰。氣衝經脈。月事頻並。臍下痛。芍藥六合湯。
若經欲來。臍腹絞痛。八物湯。
朱震亨曰。經候過而作痛者。乃虛中有熱也。經將來作疼者。血實也。
四物加桃仁、黃連、香附。臨行腰疼腹痛。乃鬱滯有瘀血。
四物加紅花、桃仁、蓬朮、延胡、木香、香附。發熱加黃芩、柴胡。紫色成塊者熱也。
四物加黃連、柴胡。經行微少。或脹或疼。四肢痛。
四物加延胡、沒藥、白芷為末。淡醋湯下。
經不調。心腹疼痛。只用芎、歸二味。名君臣散。經欲行。臍腹絞痛。
四物加延胡、檳榔、苦楝、木香減半。又曰。月候不調之中。
有兼疼痛者。或常時痛。或經前痛。血積也。或經後痛。血虛也。有兼發熱者。或常時熱積也。或經來時熱。血虛有熱也。
王肯堂曰。仲景治帶下。月水不利。小腹滿痛。經一月再見者。
土瓜根散主之。此散乃破堅下血之劑。觀此則經不及期。
有因瘀血者矣。前論所未及也。然欲知瘀血。須以小腹滿痛為憑。
又曰。經水者。行氣血。通陰陽。以榮於身者也。或外虧衛氣之充養。內乏榮血之灌溉。血氣不足。經候欲行。身體先痛也。
張介賓曰。凡經期有氣逆作痛。全滯而不虛者。須順氣。宜調經飲。
甚者。排氣飲。氣血俱滯。失笑散。
若寒滯於經。或因外寒所逆。或平日不慎寒涼。致凝聚作痛。而無虛者。須祛寒。宜調經飲加薑、桂、吳萸。或和胃飲。若血熱血燥。
滯澀不行作痛。加味四物湯。或保陰煎去續斷、加減。以上諸症。但察其有滯無虛。方是真實。若兼虛不得任行克伐。若痛在經後。多由血虛。八珍湯。
然必察其寒熱虛實以為佐使。自效。其有餘滯未行者。決津煎最妙。若但遇經期。則必作痛。或食則嘔吐。肢體困倦。
或兼寒熱。是必素稟不足。八珍湯。虛而寒甚者。理陰煎漸加培補。久必愈。有因帶濁多而虛痛者。大營煎。隨寒熱加佐使主之。
【婦科玉尺●卷一●月經●血色痛塊】
朱震亨曰。經水陰血也。陰必從陽。故其色紅。
稟火色也。血為氣配。其成塊者。氣之凝也。將行而痛。氣之滯也。來後作痛。
氣血俱虛也。色淡亦虛也。錯經妄行。氣亂也。
紫者氣熱也。
黑者熱甚也。
人但見紫黑痛塊。率為風冷。而用溫熱。必敗。
夫熱甚者必兼水化。所以熱則紫。甚則黑也。
李 曰。色紫風也。黑者熱甚也。淡白虛也。
或挾痰停水混之也。如煙塵水。如屋漏水。如豆汁。或帶黃混濁模糊者。濕痰也。
成塊作片。色不變。氣滯也。
或風冷乘之也。色紫黑。血熱也。大概紫者。
四物加白芷、荊、防。黑者。四物加香附、芩、連。淡白者。
古芎歸東加參、 、白芍、香附。有痰。
二陳加芎、歸。如煙塵。二陳加秦艽、防風、蒼朮。如豆汁。
四物加芩連。成塊。
四物加香附、延胡、陳皮、枳殼。通用琥珀調經丸。
【婦科玉尺●卷一●月經●熱入血室】
李杲曰。晝則明了。夜則譫語。熱入血室。
無犯胃氣及上二焦。不治自愈。甚則四順飲子。桃仁承氣湯。症相似。
當不妨用之。羅天益曰。熱入血室而成結胸。
由邪氣傳入經絡。與主氣相搏。上下流行。遇經適來適斷。
邪乘虛入於血室。血為邪迫入於肝經。肝受邪。則譫語見鬼。
復入膻中。則血結於胸。何則。婦人平日水養木。血養肝。
未孕為月水。既孕則養胎。既產則為乳。皆血也。
今邪逐血。並歸於肝經。聚於膻中。結於乳下。
故手觸之則痛。非藥可及。故當刺期門也。
李 曰。婦女傷寒。寒熱似瘧。經水適斷者。亦名熱入血室。
其血必結而不行。小柴胡湯。或黃龍湯。加丹皮、桃仁。婦人此症最多。切忌汗下。
若見喜忘如狂。腹滿泉清。
當以淋血法治之。又不可拘於不下也。男女均有此。
男由陽明而傳。女人則隨經而入。
武之望曰。邪入血分。則發在暮。
且譫語屬胃經者多。恐誤犯之。
故仲景云。無犯胃氣也。
又曰。凡經行後似瘧譫語。便是熱入血室。
又曰。經水適來適斷。或有往來寒熱者。
先服小柴胡以去其寒熱。後以四物湯和之。
又曰。潮熱有時為內傷為虛。無時為外感為實。
虛者大溫經湯。熱者四物加芩連。骨蒸者大胡連丸。
五心潮者四物加黃連、胡黃連。經前潮熱血虛有滯。
逍遙散加丹皮、桃仁、延胡。經後潮熱血虛有熱。
逍遙散去柴胡加生地、地骨皮。此方加減。為退熱聖藥。
【婦科玉尺●卷一●月經●室女寡婦師尼 】
李 曰。女子十四月至。必近二十方可配。陰氣不易成也。或恣食咸酸熱燥。致氣血上壅不通。
紅花當歸散、大黃膏、紫葳散。如逾年未下。或年未及而思男。思傷心血。火炎脾虧。肺爍腎枯。而血閉成癆者難治。
四物加柴、芩。逍遙散加芩、連、山梔。以養血涼血。
降火柏子仁丸亦妙。因怒逆者。四製香附丸加黃芩、生地。因驚者。抱膽丸。
又曰。寡婦郁悶百端。或想夫。或門戶不支。或望子孫。心火頻熾。加之飲食濃味。
遂成痰火。其症惡風體倦。乍寒乍熱。
面赤心煩自汗。肝脈弦長。當抑肝之陰氣。柴胡抑肝湯、抑陰地黃丸、越鞠丸。
貧苦食淡者。四製香附丸。每日上午。神思昏憒。怕見明處。惡聞人聲。至午後方可。及頭昏腹痛驚惕。
稍涉勞動。及經來時尤劇。此不得遂志也。
宜清神養榮四物湯。加人參、茯神、陳皮、柴胡、羌活、甘草、香附。
萬全曰。愆期未嫁之女。偏房失寵之外家。
寡居之婦。庵院之尼。欲動不能遂。感憤不得言。
多有經閉之疾。含羞強忍。不欲人知。致成癆瘵難治者。
宜四製香附丸、參朮大補丸。攻補兼行。
庶幾可瘳。此七情之變。難以法治者也。
張介賓曰。張氏云。室女月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藥。
醫家多以室女為血熱。故以涼藥解之。殊不知血得熱則行。
冷則凝。不可不知。
若經微少。漸漸不通。手足骨肉煩疼。
日漸羸瘦。漸生癆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能滅盛火。火逼水涸。耗亡津液。
治當養血益陰。毋以毒藥通之。宜柏子仁丸、澤蘭湯。
羅天益曰。宋褚澄療師尼寡婦。別制方者。蓋有謂也。此二種寡居。
獨陰無陽。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陰陽交爭。乍寒乍熱。全類溫瘧。久則為癆瘵也。武之望曰。師尼寡婦之癆。專主肝經。以相火寄於肝也。男女之欲。皆從此出。觀天地之氣始於春。則知欲火之動亦由於肝也。鳥獸孳尾亦然。故治此者。
當以柴胡湯為法。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大黃朴硝湯】
治經年月水不行。胞中有風冷所致。宜下之。
大黃 牛膝(各五兩) 代赭石(一兩) 朴硝 丹皮 甘草 紫菀(各三兩) 虻蟲 水蛭 桃仁 乾薑 細辛 芒硝(各二兩) 麻仁(五合)
水一斗五升。煮五升。去渣。納硝。分五服。五更為首。去一炊頃。自下後將息。忌見風。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小柴胡湯】
治婦人經病間用此加減。
柴胡 黃芩 人參 半夏 甘草 薑 棗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二陳湯】
治女人經病。有痰在中脘。飲食少進。
茯苓 陳皮 半夏(各一錢) 炙草(五分)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八珍湯】
治氣血兩虛。
人參 茯苓 白朮 炙草 川芎 當歸 白芍 熟地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調經湯】
治瘀積經閉。
當歸 延胡索 白朮(各二錢) 香附 白芍 生地(各一錢) 川芎 陳皮 丹皮(各八分) 甘草(六分) 益母草(三錢)
經來日。空心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逍遙散】
治血虛經閉。
當歸 柴胡 白朮 白芍 茯苓 甘草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加味逍遙散】
治血虛經病。
逍遙散加山梔 丹皮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必效散】
治婦人月經不調。及崩漏不止。
棕皮燒 木賊炭去節(各二兩) 麝香(一錢)
另研。每二錢。空心酒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大溫經湯】
治衝任虛損。月候不調。或來多不已。或過期不行。或崩中去血過多。或胎產瘀血停留。小腹急痛。
五心煩熱。並皆治之。但此溫劑。納冷者宜。
當歸 川芎 人參 阿膠 桂心 白芍(炒) 淡吳萸 丹皮 炙草(各一錢) 麥冬(二錢) 半夏(二錢半) 薑(五片)
食前。稍熱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八物湯】
治經事將行。臍腹絞痛者。氣滯血澀故也。
當歸 川芎 白芍 熟地 延胡索 苦楝(碎炒,各一錢) 木香 檳榔(各五分)
食前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和血通經湯】
治因受寒而經不調。或閉。
當歸 三棱(各五錢) 蓬朮(四錢) 木香 熟地 官桂(各三錢) 紅花 蘇木(各二錢) 血竭(另研一錢)
共為末。酒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艾附丸】
治由氣滯經不行。
蘄艾(四兩) 香附(一斤) 當歸(四兩) 半酒半醋炒醋糊丸。有氣。加枳殼、陳皮四兩。肌瘦。加人參二兩。白朮四兩。茯苓三兩。身熱。加柴胡四兩。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蒼朮香附丸】
治氣塊。
蒼朮 三棱 神麯 薑厚朴 生地 莪朮 當歸 香附(各二兩) 明礬(半斤麩炒黑)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歸尾丸】
治血塊。
檳榔 秦艽 歸尾 延胡索 薑炭 木香 桃仁 丹皮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破結丸】
治經閉。由過食生冷酸澀。
琥珀 延胡索 降香 五靈脂 莪朮 生膝(各五錢) 桃仁 歸尾(各一兩) 肉桂心 血竭(各三錢)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涼血調經丸】
治血熱經病。及熱甚經閉。
黃芩 黃柏 白芍 鱉甲 杞子 歸身 樗皮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涼血丸】
治經行先期。
枇把葉 白芍 五味子 生地 青蒿 甘草 山萸 黃柏 川斷 杜仲 阿膠山藥打糊丸。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香附芎歸湯】
治經行後期。
川芎 當歸 香附 白芍 蘄艾 熟地 麥冬 杜仲 橘紅 甘草 青蒿若太甚。並半邊頭痛。加甘菊、 本、荊芥、童便。去艾、杜仲、香附、橘紅。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膠艾丸】
治經行後期太甚。
香附 生地 枳殼 白芍 砂仁 艾葉 阿膠 山藥糊丸。
越鞠丸。
治郁傷氣滯。胸膈痞悶。肚腹膨脹。飲食少思。吞酸噯腐。女人經病。
香附 蒼朮 川芎 山梔 山楂 神麯 等分。神麯糊丸。食遠。白湯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桃仁承氣湯】
治月事沉滯。
桃仁(十二個) 官桂 甘草 芒硝(各五錢) 粗末五錢。水煎。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黃連解毒湯】
治經血暴下。
黃連 黃柏 黃芩 山梔 等分。每粗末五錢。水煎。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升陽舉經湯】
治經水不調。右尺按之空虛。輕手數疾。舉指弦緊或澀。
柴胡根 當歸根 白朮 黃 (各三錢) 羌活根 防風根 本(各二錢) 紅花 白芍(各五分) 獨活根 細辛(各六分) 桃仁(去皮尖十枚) 川芎 熟地 人參 炮附子 甘草梢(各一錢) 肉桂心(秋冬五分夏不用)
每 咀二錢。空心水煎。稍熱服。諸藥言根者。近根處去苗便是。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補氣固經丸】
治經病由氣虛。
人參 炙草 茯苓 白朮 黃 砂仁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薑棕散】
治虛寒經病。
棕炭(一兩) 炮薑(五錢)
為末。酒煎。烏梅湯下。若初血崩尚有火。宜槐子灰。用醋湯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龜板丸】
治經水來而過多不止。
龜板(醋炙) 條芩 白芍 椿根皮(各一兩) 黃柏(蜜炙三錢)
蜜丸。淡醋湯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芩心丸】
治年老月行不止。
芩心(二兩) 醋浸七日炙干。又浸炙七次。醋糊丸酒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琥珀丸】
治同上。
黃芩(炒黑) 便香附(二兩) 當歸 川芎(各一兩) 三棱 琥珀(各五錢)
黃米飯丸。空心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柴胡抑肝湯】
治寡居獨陰。寒熱似瘧等症。女人陰病。
柴胡(二錢半) 赤芍 丹皮(各一錢半) 青皮(二錢) 連翹 生地(各五分) 地骨皮 香附 蒼朮 山梔(各一錢) 川芎(七分) 神麯(八分) 甘草(三分)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山梔湯】
治脾病。
山梔 木通(各錢半) 黃芩(一錢) 白朮 陳皮(各二錢) 甘草(三分)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半夏木通湯】
治氣痛。
白朮 茯苓 木通 半夏 甘草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黃連白朮湯】
治月經來止。多少不勻。
白朮(四錢) 黃連 陳皮(各二錢半) 丹皮(二錢) 木通 茯苓 山萸 人參(各錢半) 炙草(三分)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蒼莎丸】
調中散郁。
蒼朮 香附(各四兩) 黃芩(二兩) 蒸餅丸。薑湯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失笑散】
治經水時行時止。心痛。
蒲黃 五靈脂 等分 每末二錢。醋調膏。水沖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加味四物湯】
治血分有熱。
四物加柴胡 丹皮 山梔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抱膽丸】
治室女經將行。驚邪蘊結。並治男女一切驚恐風狂神效。
黑鉛(兩半) 水銀(二兩) 朱砂 乳香(各一兩)
先溶鉛化。入水銀。候結砂子。再下朱乳末。柳枝錘研勻。丸芡子大。每一丸。空心井水下。病者得睡。莫驚動。
醒即安。二服除根。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雄砂丸】
治蟲症經閉腹痛。
鶴虱 蕪荑 乾漆 僵蠶(各三錢) 榴皮 貫仲(各五錢) 朱砂 雄黃 雷丸 甘遂(各錢半) 米粉糊丸。
麻子大。每十丸。五更時粥飲下。
一方。加麝香少許尤妙。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紫葳散】
治經不來。發熱腹脹。
紫葳 肉桂 赤芍 白芷 延胡索 當歸 劉寄奴 丹皮 等分 紅花(少許) 酒一水二煎。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玉燭散】
治二便閉塞。月事不行。
四物東加芒硝 大黃 甘草 薑(三片)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萬病丸】
治經不行。繞臍痛。
乾漆 酒浸牛膝(焙,各一兩)
以生地汁一升。入末。熬至可丸。每二十丸。空心米飲下。一名萬痛丸。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土瓜根散】
治帶下經水不利。小腹滿痛。經一月再至者。
土瓜根 白芍 桂枝 蟲(各七錢半) 每末方寸匕。酒下。日三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溫經湯】
治血海虛寒。月水不調。
川芎 當歸 白芍 莪朮(各錢半) 人參 牛膝(各二錢) 桂心 丹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菖蒲飲】
治驚恐而致經病。
人參 菖蒲(各一錢) 茯神 遠志(各錢半) 麥冬 山藥(各二錢) 真珠 琥珀(各三分) 金箔(一片) 膽星(五分) 牛黃(二分) 麝香(五厘) 天竺黃 雄黃 朱砂(各二分)
為末。薄荷薑湯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紅花湯】
治經行過期。及不月。
紅花 琥珀 白芍 麝香 沒藥 當歸 桂枝 桃仁 蘇木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調經琥珀湯】
治不月。
三棱 蓬朮 白芍 劉寄奴 當歸 熟地 官桂 甘菊 延胡索 蒲黃痛甚。加炮薑、紅花、桃仁、牛膝、蘇木、香附。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星芎丸】
治痰滯經病。
南星(四兩) 便香附(四兩) 川芎 蒼朮(各三兩)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紅花散】
治血氣。
當歸(一兩) 沒藥 紅花 官桂 赤芍 蘇術 青皮(各二錢半)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蓬朮散】
治血氣游走。
蓬朮 乾漆 胡桃 共末。酒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茄子散】
治血黃。
黃茄子陰乾為末。酒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絲瓜散】
治血氣不行。
干絲瓜燒存性。研末酒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丹參散】
治月候不準。
丹參晒為末。酒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交加地黃丸】
治月不調。血塊。氣痞肚腹痛。
生地(搗汁存渣) 老薑(搗汁存渣各一斤) 延胡索 當歸 川芎 白芍(各二兩) 沒藥 木香(各一兩) 桃仁人參(各五錢) 香附(半斤)
共為末。先以薑汁浸地黃渣。地黃汁浸薑渣。晒乾汁盡。共十一味。作一處晒乾。研細。醋糊丸。空心薑湯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桂枝桃仁湯】
治經前腹痛不可忍。
桂枝 白芍 生地(各二兩) 桃仁(四十枚) 甘草(一兩)
每咀片五錢。加薑三片。棗二枚。煎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延胡索湯】
治婦人室女。七情傷感。致血與氣並。心腹作痛。或連腰脅。或引背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經候不調。但是一切血氣疼痛。並可服之。
延胡索 酒當歸 赤芍 炒蒲黃 官桂(忌火,各五錢) 薑汁炒黃連 木香忌火 乳香 沒藥(各三錢) 炙草(二錢半)
每咀片四錢。加薑五片煎。食前服。如吐逆。加半夏、橘紅各五錢。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三和湯】
治熱結血閉。
生地 白芍 川芎 當歸 連翹 大黃 朴硝 薄荷 黃芩 山梔 甘草(各七分)
此方乃集四物涼膈調胃承氣三方為一方。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通經湯】
治月閉。
四物東加大黃 官桂 厚朴 枳殼 枳實 黃芩 紅花 蘇木(各七分) 烏梅一 薑三 棗二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通經丸】
治月候不調。致成血痢。
桂心 炮大黃 青皮 炮薑 川椒(炒出汗) 炮川烏 莪朮 乾漆 酒當歸 炒桃仁(各一錢) 雞子清丸。每二十丸。淡醋湯下。加至三十丸。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調經散】
又名溫經湯。治月不調。
麥冬(二錢) 當歸(錢半) 人參 半夏 川芎 白芍 丹皮(各一錢) 阿膠 炙草(各七分半) 吳萸 肉桂(各五分) 薑三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四製香附丸】
能調和經脈。
香附米一斤。分四制。一鹽水薑汁煮。略炒。主降痰。一醋煮。略炒。主補血。一山梔四兩同炒。去梔。主散郁。
一童便洗。不炒。主降火。川芎 當歸(各二兩)
面糊丸。每五七十丸。隨症作湯下。氣虛。加四君子湯。血虛。加四物湯。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七製香附丸】
治月事不調。結成 瘕。或骨蒸發熱。
香附米足十四兩。勻七分。一同當歸二兩。酒浸。一同蓬朮二兩。童便浸。一同丹皮、艾葉各一兩。米泔浸。一同烏藥二兩。米泔浸。一同川芎、延胡各一兩。水浸。一同三棱、柴胡各一兩。醋浸。一同紅花、烏梅各一兩。鹽水浸。
各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晒乾。只取香附為末。以浸藥汁打糊為丸。臨臥。酒下八十丸。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導經丸】
治經閉不通。腰腹痛。
大黃(二兩) 川芎 當歸 白芍 官桂 桃仁 甘草(各一兩) 血竭(二錢半) 紅花(一錢) 斑蝥糯米同炒二十個 蜜丸。酒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琥珀調經丸】
治婦人胞冷無子。能令經調。
香附(一斤分各半童便醋各浸九日和淨熟艾四兩再加醋五碗砂鍋內炒干) 琥珀(一兩) 川芎 當歸 熟地 白芍生地 沒藥(各二錢) 醋糊丸。每百丸。空心艾醋湯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當歸散】
治婦人久積 痛。小便刺痛。四肢無力。
當歸 酒赤芍 劉寄奴 枳殼 延胡索 沒藥 等分。每末二錢。熱酒調下。不拘時。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柏子仁丸】
治血虛有火。月經耗損。漸至不通。日漸贏瘦而生潮熱。
兼治室女思慮成癆。經閉。切毋以毒藥通之。宜此。
兼服澤蘭湯。
柏子仁(炒另研) 牛膝 卷柏 澤蘭 川斷(各二兩) 熟地(三兩) 搗泥加蜜丸。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澤蘭湯】
治同上。
澤蘭(三兩) 酒當歸 白芍(各一兩) 甘草(五錢) 每咀片五錢煎。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單大黃膏】
治婦人干血氣。
大黃四兩為末。
醋熬膏。成丸芡子大。每一丸。酒化。臨臥。溫服。大便一二行。紅脈自下。是調經之仙藥也。一方。加歸頭。一方。加香附二兩。童便浸炒為末。入膏。丸桐子大。酒下四十丸。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抑陰地黃丸】
治寡婦癆瘵。
生地(二兩) 赤芍(一兩) 柴胡 黃芩 秦艽(各五錢)
蜜丸烏梅湯下。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芎歸湯】
亦治妊娠先患冷氣。忽中心腹痛如刀刺。
人參 川芎 吳萸 茯苓 酒當歸 桔梗(各三兩) 厚朴 白芍(各二兩)
水煎。分三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和胃飲】
兼治孕婦胃寒氣實。胎氣上逼者。
厚朴 陳皮(各錢半) 炮薑(一二錢) 炙草(一錢)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理陰煎】
治婦人臟寒忽嘔。胎氣不安。亦治產後脾氣虛寒。嘔吐食少腹痛。又治產後陽虛中寒。或外感寒邪。
以致心腹痛嘔吐厥逆。
熟地(三五七錢或一二兩) 炙草(一二兩) 當歸(二三錢或五七錢) 乾薑(炒黃一二錢)
煎。熱服。或加桂。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保陰煎】
兼治胎氣熱而不安。亦治產婦淋瀝不止。
生地 熟地 白芍(各二錢) 山藥 川斷 黃芩 黃柏 生草(各一錢)
食遠。溫服。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決津煎】
兼治產後。及胎氣已動。勢有難留。
當歸(三五錢或一兩) 澤蘭(錢半) 牛膝(二錢) 肉桂(一二錢) 烏藥(一錢) 熟地(二三錢或五七錢)
如氣血虛弱。不用烏藥。
【婦科玉尺●卷一●治月經病方●驗胎法】
驗胎之有無。
川芎(二三錢。炒為末。)
艾湯下。停一二時。小腹內微動者胎也。如不動。再一服。又不動。則非胎矣。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
凡有胎者。貴衝任脈旺。元氣充足。則飲食如常。身體壯健。色澤不衰。而無病患相侵。血氣充實。可保十月滿足。
分娩無虞。母子堅牢。何疾之有。若血氣不充。衝任脈虛。則經水愆期。豈能受孕。縱得孕而胞門子戶虛寒。亦受胎不實。
或衝任脈虛而協熱。輕則胎動不安。重則三五七月即墮。
更加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或飲食傷脾胃。或淫欲損真元。
皆致疾之由也。故凡有胎者。以安為要。
佐以養血順氣。蓋血有餘。則子得血而易長。故四物湯為要劑。若氣得順。則中氣舒轉。
飲食加飧。母氣旺子氣亦旺。
故須砂仁、香附以順氣。然血虛者。
四物加香、砂。氣虛者。即以四君加香、砂。
古人治胎前。每將人參、砂仁同用。取其一補一順。補則氣旺而無墮胎之患。順則氣血通和而無難產之憂。良要法也。
今舉胎前之症而縷述之。妊娠三月以來。心虛煩悶。名曰惡阻。宜人參橘皮湯、人參木瓜湯。
亦有體困肢懶。或眩暈嗜臥。惡心嘔吐。漿粥不入。
甚至惡寒發熱者。宜丁術湯。或體肥惡阻。
痰必盛。宜二陳東加減。
體瘦惡阻。火必多。宜二陳東加山梔、連翹。總之。惡阻一症。
古人以形病而脈不病別之。余則謂惡阻者。無不喜食酸物。不若以嗜酸別之為更明切。亦有平日氣血調和。臟腑榮暢。不患惡阻。
雖患亦甚輕甚暫者。又不可不知。妊娠三四月間。忽然失音不語。
名曰子喑。此非藥可愈。待產子自愈。以胎氣上侵肺系及喉。雖喑而不為病也。妊娠四五月來。本君相二火養胎。平素有火。
而胎熱氣逆。胎上湊心不安。胸膈脹滿。名曰子懸。宜子懸湯、紫蘇飲。
妊娠五六月。乃少陰君火以養精。
六七月。乃少陽相火以養氣。平素有火之人。內外之火相感。
而作煩躁悶亂不安者。名曰子煩。宜安神丸。
妊娠五六月以來。浮腫如水氣者。名曰子腫。俗呼琉璃胎。宜防己湯。若面目腫如水。氣喘而短虛也。宜白朮散。
亦有胎前浮腫。專由脾虛者。宜芍艾湯。
妊娠五六月間。腹大異常。胸膈脹滿。名曰胎水。
此胞中蓄水也。若不早治。生子手足必然軟短。形體生理殘障。
或水下即死。宜鯉魚湯。
妊娠七八月。忽然卒倒僵仆。不省人事。
頃刻即醒。名曰兒暈。宜葛根湯。亦有因氣血兩虛而卒暈者。宜八珍湯。
妊娠七八月以來。胎氣漸粗。兩足浮腫。頭目不腫者。亦名子腫。
與五六月間之腫各異。又名皺腳。
宜健脾補氣。宜平胃散。若兩足腫。足趾間出黃水。乃水氣腫滿之故。宜天仙藤散。
妊娠八九月。小便不通。蓋因氣弱不能舉胎。
胎壅膀胱。水不能出。名曰轉胞。忌服利水之品。宜人參升麻湯。
妊娠將臨月。兩目失明。不見燈火。頭痛眩暈。腮頷腫。不能轉側。此肝經熱毒上攻。由過食炙 火酒辛辣等物。名曰胎熱。宜消風散、天門冬飲。
妊娠有三四月而墮者。有六七月而墮者。有屢孕屢墮者。由於氣血不充。名曰滑胎。宜固胎丸。
以上皆按月可稽者也。其有妊娠經血不時而來者。名曰漏胎。
當察其脈之何虛以治之。或氣虛。宜四君子東加黃芩、阿膠。或血虛。宜四物東加芩、連、白朮、益母草。
皆不可混。妊娠因酒色過度。內傷胞門。或飲食積熱。以至水道秘塞。小便淋瀝而痛者。
名曰子淋。宜安榮散。亦有兼內熱而淋者。宜五苓散。妊娠瘧疾。名曰子瘧。或熱多寒少。宜清脾飲去半夏。或寒多熱少。宜人參養胃湯去半夏。或元氣虛弱。宜勝金丹。
皆當分別。妊娠心痛。非心痛也。乃胎氣上升所致。亦名子懸。與四五月之子懸不同。須安胎養血。佐以順氣。而又有客熱犯胃而痛者。宜二陳湯去半夏加二朮、黃芩。
又有客寒犯胃而痛者。宜火龍散。妊娠咳嗽。名曰子嗽。此胎氣為病。
產後自愈。不必服藥。
然或因外感風寒。宜桔梗散。或因火盛乘金。宜兜鈴散、百合散。是又不可不治者。
妊娠中風。頭項強直。筋攣語澀。痰涎壅甚。昏不知人。名曰子癇。宜羚羊角散。
妊娠不守禁忌。縱恣口腹。過食生冷瓜果。及當風取涼。以致胎冷不安。胸腹脹痛。
腸中虛鳴。四肢拘急。便泄欲絕。名曰胎寒。
宜安胎和氣飲。妊娠初時。即常患腹痛者。此由血熱之故。名曰痛胎。一時不易愈。只宜時服涼血藥稍解之。宜梔芩湯。
以上皆妊娠病之有名可舉者也。此外如妊娠傷寒。其六經治例。與常人同。
但專以清熱安胎為主。或汗或下。俱當隨其五臟表裡所見脈症主治。切勿犯胎氣。
故萬密齋治妊娠傷寒。在表發汗。用香蘇散。和解半表裡。用黃龍湯。在裡宜下。
用三黃解毒湯。自謂家傳之秘。活人甚多。良有然也。如或妊婦稟受素弱。偏患傷寒。藥中必佐以四物。庶可無誤。半夏犯胎。最易取用。
以古方用之者多。須留心檢點。宜羌活湯及萬氏所用三方。病甚。再須護胎。宜護胎法。妊娠痢疾。
若初起腹痛。裡急後重。元氣尚實者。攻之。宜香連化滯湯。痢久元虛。
日夜無度者。補之。宜胃風湯。熱下迫痛。
裡急者解之。宜黃芩芍藥湯。其余赤白膿血。
一切等症。皆臨時酌治。總之胎前雜症雖多。惟傷寒痢疾。最為惡候。不可不慮。
妊娠有泄瀉不渴。小便清白者。宜三白散加砂仁、厚朴、蒼朮、甘草。有泄瀉腸垢。煩渴內熱。
小便赤澀者。宜黃芩東加白朮、通草、茯苓。
腹痛加砂仁、黃連。有泄瀉喜飲嘔逆。水穀不化。為協熱下利者。宜黃連阿膠丸。
有泄瀉或青或白。水穀不化。
腹痛腸鳴。為洞泄者。宜五苓散。次用黃連阿膠丸。
有泄瀉黃水有沫。腸鳴腹痛。脈沉緊數者。
宜戊己丸。其余如傷脾傷胃風冷暑濕等傷而致泄瀉者。皆隨症調治。妊娠二便不通。臟腑積熱也。大腸熱則大便不通。
宜四物東加枳殼、黃芩。亦或由大腸氣滯者。
宜紫蘇飲加杏仁、黃芩。小腸熱則小便不通。
宜冬葵子湯。大小腸俱熱則二便不通。他如胃虛。
宜六君子東加紫蘇、杏仁。氣血虛。宜朝用八珍東加桃仁。杏仁。
晚用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
心肝虛熱。宜加味逍遙散加車前子。
肝脾積熱。宜龍膽瀉肝湯。鬱怒傷肝。宜加味歸脾湯、加味逍遙散。
皆能致二便之不通。
妊娠有怔忡脈亂。驚悸不安。夜臥不寧。恍惚氣觸者。宜大聖湯。有血少神虛而心不寧者。宜益榮湯。有虛而心不定者。
宜定志丸。有火盛者。宜安神丸。妊娠冒暑。
或煩渴悶亂而不安。宜香茹飲。煩熱甚而多飲。宜香茹飲加麥冬、黃芩、花粉、五味、山梔。妊娠傷食。
胸滿脅痛。右關緊甚。宜於消導。如傷冷物而胸膈劣悶欲吐者。
脈必遲。宜丁香散。如嘔。加薑。妊娠螈 。
肝風心火相熾也。宜鉤藤湯。妊娠霍亂。或邪在上胃脘。則當心痛而吐多。
邪在下胃脘。則當臍痛而利多。邪在中脘。則腹中痛而吐利俱多。吐多傷氣。利多傷血。邪擊胎元。
母命易殞。氣血傷而無以養胎。子命易傾。此急症也。
當急治。宜香蘇散。如轉筋加木瓜。胎動加白朮。夏加黃芩。冬加參、朮。妊娠遺尿。或脬中蘊熱。宜加味逍遙散。或肝腎氣虛。宜六味丸。或脾肺氣虛。宜補中益氣東加益智仁,或肝火血虛。宜六味丸合加味逍遙散。其因不一。
妊娠尿血。乃勞傷經絡。熱邪乘之。侵及於血。血得熱則流滲入於脬故也。
宜加味逍遙散、六味丸、續斷湯。妊娠臟躁。
即仲景云。婦人臟躁。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數欠伸是也。推其故。或由肺有風邪。或由寒水攻心。故無故而但欲自悲耳。宜甘麥大棗湯。妊娠腹中兒哭。蓋臍帶上疙瘩。兒含口中。
因登高舉臂。脫出兒口。以故作有哭聲。只令妊婦曲腰就地如拾物。則疙瘩仍入兒口。
哭自止。或再服藥。宜補遺方。其妊婦有腹內鐘鳴聲者。亦同法。妊娠胎不長。
必其宿有風冷。故致胎痿。或將理失宜。臟腑衰損。氣血虛弱。故不能長大。或傷動胎氣。又兼衝任素虧。無血養胎。
俱當益氣養血。或兼治疾 。宜長胎白朮丸、人參丸。或脾氣不足。
面黃晡熱而胎不長。宜八珍湯倍參、朮、茯苓。或肝脾鬱怒。脅痛嘔吐。
寒熱往來。而胎不長。宜六君子東加柴胡、山梔、枳殼、紫蘇、桔梗。皆當究悉其因。妊娠心痛。
風邪痰飲交結。傷心支絡。故乍安乍作而痛。宜火龍散。亦或肝脾氣滯。
胸脅脹。吞酸不食而痛。宜二陳東加山楂、山梔、青皮、木香。妊娠腹痛。須辨寒熱虛實。寒者脈遲。宜理中湯。熱者脈數。宜芩芍湯。虛者脈無力。乃血少不能養胎。宜四君子東加歸、芍。實者脈有力。宜香殼丸。便秘者脈兼實。宜香殼丸加芩、芍、厚朴。又有腹中不時作痛。或小腹重墜者。名曰胎痛。宜地黃當歸湯。其心腹俱痛者。或有冷積。或新觸風寒。
邪正相擊而並於氣。隨氣上下。上衝心則心痛。下攻腹則腹痛。上下混攻。則心腹俱痛。若不時差。其痛沖擊胎絡。必致動胎。可不懼哉。宜當歸芍藥湯。
有時腹但脹痛。抑猶輕已。宜桑皮東加薑。至如娠將屆期。腹脅脹滿。心胸刺痛。宜壯氣四物湯。
娠已月倍。臨期三日前。心腹脅肋疼痛。宜安胎四物飲。皆不可不藥。妊娠小腹痛。
大概由胞絡虛。風寒相搏之故。宜紫蘇飲。雖或致病多端。
而均以川芎為末酒調服。或芎、歸等分煎服。無不解。不然痛甚。亦能動胎也。
妊娠腰痛。最為緊要。蓋以胞胎系於腰。故腰疼酸急。
胞欲脫腎。必將產也。即不然。
或因勞傷損動其經。宜短劇苧根湯。
或因冷氣襲腹。痛引於腰背。
宜五加皮散。或因挫閃氣滯。宜通氣散。或因腎元虛損。宜青娥丸。或因怒動肝火,宜小柴胡東加白朮、枳殼、山梔。
或因肝脾氣鬱。宜歸脾東加柴胡、枳殼。或膀胱風邪乘襲。宜拔萃羌活湯。或因血熱血滯。宜四物東加乳、沒、木香、黃柏、火麻仁。雖由來不同。
若其痛不止。多動胎氣。大抵治法。總以固胎為主。通用千金保孕方。妊娠胎動不安。其由於本然者。衝任經虛。受胎不實也。宜常服安胎散。其余則皆外之所致。
如素有內熱。以致內火旺盛。故不安也。宜安胎丸。如多勞乏。氣血虛不能榮養。
故不安也。宜四物東加通氣藥。如飲酒房勞過度。或損動。故不安也。宜安胎散。
如誤觸擊。或因跌撲。腰腹疼痛。胎上搶心。去血腹痛。故不安也。宜阿膠 艾丸。
如從高墜墮。或為重物所壓。觸動胎氣。腹痛下血。胃虛嘔逆。此等之症。皆能傷胎。
故不安也。宜佛手散、從高墜下方。如忽有喜怒。氣宇不舒。傷於心肝。觸動血脈。故不安也。宜鉤藤湯。
如平日膏粱奉養太過。氣不運動。或身肥累墜。故不安也。
宜瘦胎散。妊娠誤服毒藥毒物。故不安也。宜黑豆湯。或白扁豆子去皮研末米飲下。
如因母病。薰灼其胎。故不安也。宜十聖散。
如遇內外熱病。火熱侵胎。故不安也。宜伏龍散、護胎方。
如舌青黑。腹冷指甲青。脹悶甚。口中糜臭。
此胎死腹中。不但不安矣。宜平胃散加朴硝。酒下。或鹿角膠酒化服。使胎化為水。
以上皆胎前病之時有。不可不加意者。總之婦人月事。一月不通。六脈平和。或見吞酸惡食。或見微寒微熱。懶於舉動。胎也。
若六脈中見有病脈。便非。若知已有胎。而惡心嘔吐。不思食。
惟宜養血安胎。理氣健脾。此為要著。宜受娠和中湯。倘或胎不安。腰腹痛。
食不甘。必當安之。宜安胎飲。蓋胎之所以不安者。除一切外因。總由氣血虛。
不能榮養胎元所致。故必用參補氣。當歸補血。亦或因內多邪熱。
氣血沸騰。胎不寧養。故用黃芩以涼之。又胎系於脾。脾虛蒂無所附。
以至墮落。故用白朮、炙草以培之。至於陳皮、香附、蘇梗以理氣。砂仁開胃理中。杜仲治腰痛。白芍和腹痛。內熱口渴則去砂仁而加麥冬。見紅則加生地、地榆。
皆妊娠概治之法也。間有所謂鬼胎者。營衛虛損七情相干。妖魑精鬼。得入於臟。竟似懷胎。其狀卻顢頇如抱一瓮。或寒熱面黃。或少食體倦。大約患此症者。
肝脾必致兩傷。治法總以補元氣為主。而佐以行散之藥。如雄黃丸、芫花散之類。
至於保生易產之法。尤不可不講。蓋以生不可催。只可調和氣血。產乃無虞。八九月後。便當服保產達生散。或至九月。
服便產方一劑。臨產再服一劑。自無產難之憂。吾邑秦氏。
世傳妊娠逐月養胎方。尤為大妙。誠屬百用百效。凡服此者。
從未見有產厄。真寶方也。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脈法】
仲景曰。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為革。
婦人則半產漏下。旋覆花湯主之。
王叔和曰。尺中不絕。胎脈方真。太陰洪而女孕。太陽大而男娠。或遇俱洪而常雙產。此法推之。
其驗如神。月數斷之。各依其部。假令中衝若動。此乃將及九旬。
孫思邈曰。左尺浮大者男。右尺沉細者女。若來而斷絕者。月水不利。
陳自明曰。寸微關滑尺帶數。流利往來並雀啄。小兒之脈已見形。數月懷胎猶未覺。左疾為男右為女。流利相通速來去。兩手關脈大相應。胎已成形非漫語。左脈帶縱兩個男。右手帶橫一雙女。左手脈逆生三男。右手脈順還三女。寸關尺部皆相應。
一男一女分形症。有時子死母身存。或即母亡存子命。往來三部通流利。滑數相參皆替替。陰實陽虛脈得明。遍滿胸堂皆逆氣。
左手太陽浮大男。右手太陰沉細女。諸陽為男諸陰女。指下分明常記取。
三部沉正等無疑。尺內不止真胎婦。
夫乘妻兮縱氣霧。妻乘夫兮橫氣助。子乘母兮逆氣參。母乘子兮順氣護。小兒日足胎成聚。身熱脈亂無所苦。汗出不食吐逆時。精神結備其中住。滑疾不散三月胎。但疾不散五月母。弦緊牢強滑利安。沉細而微歸泉路。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惡阻】
竇漢卿曰。惡阻心下憒悶。吐逆不食。
惡聞食氣。頭眩。四肢百節煩疼。多臥少起。旋覆半夏湯。
病醋心。胸中冷。腹痛吐逆。不喜飲。人參半夏湯。胃虛氣逆。嘔吐不食。縮砂散。
戴思恭曰。惡阻俗謂之病兒。
蓋其人宿有痰飲。血壅遏而不行。
故飲隨氣上。停滯肝經。肝之味酸。則必喜酸物。
金能克木。以辛勝之。小半夏茯苓湯。
甚者二陳湯。有服熱藥攻膈。悶熱成疾。宜荷葉散。
李 曰。或大吐。或時吐清水。惡聞食臭。由子宮經絡絡於胃口。
故逢食氣。引動精氣衝上。必食吐盡而後精氣乃安。亦有誤交合而子宮穢甚者。過百日則愈。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胎動不安】
陳自明曰。妊娠將養如法。則氣血調和。胎得其所。而產亦易。否則胎動氣逆。臨產亦難。至危矣。
此謂胎氣上逼也。又曰。有驚胎者。懷妊將滿。胎神已具。墜撲傷胎。甚至下血不省。
若欲驗其子母安否。當參胎動不安方論治之。
若鉤藤湯、紫蘇飲、歸脾湯、佛手散。隨症選用。又曰。胎動不安。重者必致傷墜。
若面赤舌青。是兒死也。
面青舌赤。是母死也。唇口色青。兩邊沫出。子母俱死也。
當察而治之。嚴用和曰。兩三月胎動。
由子宮久虛。易令墮胎。宜預服杜仲丸以養胎。
若胎動腹痛。易變漏胎。宜如聖湯。又曰心神忡悸。睡中多驚。兩脅膨脹。腹滿連臍急痛。
坐臥不寧。氣急逼迫。皆由氣悶。或為喧呼。至令胎驚。筋骨傷痛。四肢不安。急服大聖散。朱震亨曰。產婦因火動胎。
逆上作喘急者。急用條芩、香附之類為末服之。又曰。漏胎屬氣虛有熱。四物加阿膠、白朮、條芩、香附、砂仁、糯米。
李曰。胎動因七情氣逆。心腹脹滿疼痛。紫蘇飲。
因外感發熱。頭痛嘔逆。胸脅脹滿。安胎飲加柴胡、大腹皮。氣血虛。安胎飲倍參、朮。下血者。
膠艾芎歸東加砂仁、秦艽、卷柏、杜仲。下血腹痛難忍。或下黃汁如漆如豆汁者。
用野苧根金銀花根各五錢酒煎。下血產門痛。黃連末一錢酒下。胎動腹痛。由於寒。
理中東加砂仁、香附。由於熱。黃芩湯。
血虛腹痛。四物湯。或平胃散加鹽煎湯吞二宜丸。
氣虛痛。四君子東加白芍、當歸。氣實心腹脹痛。香附、枳殼等分為末白湯下。
胎動心痛。因寒。艾葉、小茴、川楝等分煎。因熱。二陳去半夏加山梔、黃芩。
又曰。胎動。通用古芩朮湯加阿膠。風邪加薑豉。寒加蔥白。熱加花粉。
寒熱加柴胡。項強加蔥白。溫熱腹痛加白芍。
腹脹加厚朴。下血加艾、地榆。
腰痛加杜仲。驚悸加黃連。煩渴加麥冬、烏梅。思慮太過加茯神。
痰嘔加旋覆花、貝母。或酌用半夏曲。勞役加黃。氣喘去朮加香附。便燥加麻仁。
素慣難產加枳殼、蘇葉。素慣墮胎加杜仲。素血虛加芎、歸。
此安胎之聖藥也。
凡卒有所下。急則一日三五服。緩則五日十日一服。常服安胎易產。所生男女。又無胎毒。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胎漏】
李 曰。心腹痛而下血者。為胎動不安。不痛而下血者。為胎漏。
二者所由分也。大抵漏胎由熱者。下血必多。內熱作渴者。四物加芩、連、白朮、益母草。血黑成片。
三補丸加香附、白芍。血虛來少。古膠艾湯。或合四物湯。氣虛。
四君子東加黃芩、阿膠。因勞役感寒。致氣虛下血欲墜。芎歸補中湯。或下血如月信。以致胞干子母俱損者。用熟地炒乾薑各二錢為末米飲服。惟犯房下血者。乃真漏胎也。八物東加膠艾救之。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妊娠傷寒】
朱肱曰。妊婦傷寒。仲景無治法。用藥宜有避忌。不可與尋常婦人一概治。
傷寒安胎。宜阿膠散、白朮散。憎寒壯熱。當發汗。蔥白湯。或中時行。洒淅作寒。振栗而悸。
或加噦。蘇術湯。頭痛。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黃龍湯。頭目旋疼。壯熱心躁。旋覆花湯。壯熱頭疼。嘔逆不思飲食。胎不安。麥門冬湯。
妊婦發斑變黑色。梔子大青湯。壯熱頭疼。心煩嘔吐。不下食。蘆根湯。
傷寒頭疼壯熱。梔子五物湯。頭疼肢節疼。壯熱。前胡七物湯。四日至六日以來。
加心腹脹。上氣渴不止。食飲不多。腰疼體重。枳實散。
妊七月傷寒壯熱。赤斑變黑溺血。升麻六物湯。發熱煩悶。葛根一物湯。熱病。蔥白豉湯。
傷暑頭痛惡寒。身熱躁悶。四肢疼痛。背項拘急。唇口乾燥。柴胡石膏湯。萬全曰。
妊娠傷寒。專以清熱安胎為主。或汗或下。各隨臟腑表裡所見脈症主治。
勿犯胎氣。故在表發汗。
香蘇散。和解半表裡。黃龍湯。在裡宜下。
三黃解毒湯。此吾家傳之秘。活人甚多。
陳士鐸曰。妊娠臨月。忽感少陰經風邪。惡寒蜷臥手足冷者。不治。少陰腎也。無論傳經至少陰。與直中少陰。多不能治。
蓋少陰腎經。宜溫不宜寒。今風寒入之。則命門火微。
而腎宮無非寒氣。勢必子宮亦寒。手足冷者。脾胃寒極之兆也。其死必矣。
幸而胎未下。急以散寒救胎湯溫之。人參一兩。白朮二兩。肉桂、乾薑、炙草各一錢。
一劑。不惡寒二劑。手足溫不蜷臥。三劑全愈。
又妊娠臨月。感少陰經症。惡心腹痛手足厥逆者。不治。亦以寒入腎宮。
上侵於心。不獨下侵於腹已也。較上症更重。夫腎水滋心。
何以反至克心。蓋腎之真水。心藉以養。腎之邪水。心得之亡。今腎感寒邪。
挾腎水而上凌於心。故心腹兩相作痛。手足一齊厥逆。至急至危。
非驅少陰之邪不可。方用回陽救產湯。人參、當歸各一兩。肉桂、乾薑、甘草各一錢。
白朮五錢。此方妙在加當歸。蓋少陰之邪敢上侵於心者。
欺心中之無血也。用當歸補血。助人參之力以援心。則心中得養。
而薑、桂無非祛寒蕩邪之品。況又有術草之利腰臍而調心腹。有不痛止逆除者乎。又妊婦臨月。
忽感少陰症者。急以參朮大劑溫之。不應則死。
此仲景之文也。似乎舍參朮無可救矣。吾以為單用參朮尚非萬全。
苟用參朮不應。急加附桂乾薑。無不應也。今定一方。名全生救難湯。人參、白朮各一兩。附子一錢。甘草五分。凡感少陰經之邪者。用此神效。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孕癰】
陳自明曰。治孕癰。用烏藥五錢水一鐘。煎七分。入牛皮膠一兩化服。
或苡仁煮汁飲之。注曰。孕癰即是腹內患癰。如前法不應。宜牡丹皮散、薏苡仁湯。
王肯堂曰。大凡孕婦患肚癰。與尋常治法迥異。內用紫蘇飲安胎。
勿輕與他藥。若臨月則兒與膿俱下。若尚遠。則膿自大便出。
若初起。只服藥可消。若癰在外而其症為熱。只可用中和藥收功。亦須審輕重用之。
恐有誤而難救也。萬全曰。妊娠咽喉痛者。以東垣涼膈散加牛蒡子一錢。口舌生瘡同治。乳癰。托裡解毒湯。背生瘡毒。屬陽明經也。
本方去青皮。加升麻、葛根各一錢。胸前兩頰生瘡毒。此少陽經也。
本方去白芷。加柴胡、山梔、龍膽草。肩膊脅下生瘡毒。
太陰經也。本方去青皮。加陳皮、天冬、桔梗、桑皮各一錢。胯內陰旁生瘡毒。厥陰經也。本方去白芷。倍青皮。手足掌內生瘡毒。少陰經也。本方去白芷、青皮、花粉。加黃連、黃柏、木通各一錢。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產前白帶】
陳士鐸曰。產前無白帶也。有則難產之兆。即幸而順生。
產後亦有血暈之虞。方用黑豆三合。煎湯二碗。先用一碗。入白果十個。紅棗二十個。熟地一兩。山萸、苡仁、山藥各四錢。茯苓三錢。澤瀉、丹皮各二錢。加水二碗煎服。一劑或二劑。永不白帶。亦通治婦人諸帶。無不神效。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預防難產】
萬全曰。生育者。婦人之常。非病則不必藥。惟素有難產之苦。不得不講求其方。以為保生之計。
其束胎之方。用各不同。如枳殼瘦胎散。及用滑石方。氣實多痰者宜之。達生散、束胎丸。氣虛少有熱者宜之。若不審其虛實。不若不服之為善也。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雙胎品胎鬼胎】
朱震亨曰。精氣有餘。岐而分之。血因分而攝之。故成雙胎。
若夫男女同孕者。剛日陰時。柔日陽時。陰陽混雜。不屬左。不屬右。
受氣於兩岐之間者也。亦有三胎四胎者。猶是而已。張介賓曰。鬼胎者。
豈真鬼氣襲人胞宮而成形乎。不過由本婦氣質弱。
或以邪思蓄注。血隨氣結而不散。
或以衝任滯逆。脈道壅瘀不行。是固內因之病。
而必非外來之邪。蓋即血 氣瘕之類耳。
當即以 瘕法治之。如狐魅異類之遇。則實有所受。而又非鬼胎之謂。
亦當於 瘕類求法治之。又曰。治鬼胎。
當以補元為主。而繼以去積之藥。然補中兼行者。無如決津煎。欲去滯而不猛峻者。
無如通瘀煎。既加調補。而欲直攻其病。則奪命丹、回生丹。皆可酌用。
或以當歸、紅花濃煎湯。送赤金豆亦妙。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胎前不治症】
竇漢卿曰。產前咽喉痛。而脈浮者不治。面赤。而目睛上視者不治。面黑汗出者不治。心胸緊滿。
吐痰不出者不治。自利不止者不治。氣促。四肢厥冷者不治。心中怔忡。胸前紅甚。舌卷面赤。目上視者不治。血氣攻心欲絕。面紅者不治。自利而喘者不治。潮熱往來。時發譫語者不治。胸腹脹急者不治。喉中或雷聲。或嗆食者不治。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逐月養胎方】
徐之才曰。妊娠一月。名胎胚。飲食精熟酸美受御。宜食大麥。毋食腥辛。
是謂才正。是月足厥陰脈養胎。不可針灸其經。足厥陰屬肝。主筋及血。一月之時。血行痞澀。不為力事。寢必安靜。無令恐畏。是月陰陽新合。為胎寒多。為痛熱多。
卒驚。舉重腰痛。腹痛胞急。卒有所下。當預安之。宜服烏雌雞湯。
烏雌雞(一雙治如食法) 茯苓 阿膠(各二兩) 吳萸(一升) 麥冬(五合) 人參 白芍 白朮(各三兩)
甘草 生薑(各一兩)
水二斗二升。煮雞取汁六升。煎藥取三升。入酒三升。並阿膠烊盡。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
妊娠二月。名始膏。毋食辛臊。居必靜處。男子勿勞。百節皆痛。是為胎始。是月足少陽脈養胎。不可針灸其經。
少陽屬膽主精。二月之時。兒精成於胞裡。當慎護之。勿驚動也。是月始陰陽踞經。有寒多壞不成。有熱即痿悴。中風寒有所動搖。心滿。臍下懸急。腰背強痛。卒有所下。乍寒乍熱。宜艾葉湯。
艾葉 丹參 當歸 麻黃(各二兩) 生薑(六兩) 人參 阿膠(各三兩) 甘草(四錢) 大棗(十二枚)
水一斗。酒三升。煎三升。化膠。分三服。
妊娠三月。名始胞。此時未有定象。見物而化。欲生男者操弓矢。
欲生女者弄珠璣。欲子美好數視璧玉。
欲子賢良端坐清虛。是謂外象而內感者也。是月手心主脈養胎。
不可針灸其經。屬心。母悲哀思慮驚動。是月為定形。有寒。大便青。有熱。小便難。不赤即黃。
卒驚恐憂愁嗔怒喜仆。動干經脈腹滿繞臍痛。或腰背痛。卒有所下。宜雄雞湯。
雄雞(一只治如食法) 白芍(四兩) 黃芩 白朮 生薑(各一兩) 麥冬(五合) 大棗(十二枚) 甘草 茯苓人參 阿膠(各二兩)
水一斗三升。煮雞取汁減半。入藥煎半。入酒三升。並膠。煎取三升。分三服。一日盡。一方無薑、芩。有川芎、當歸各二兩。
妊娠四月。始受水精以成血脈。食宜稻宜魚。是謂盛血氣以通耳目。而行經絡。是月手少陽脈養胎。不可針灸其經。
內輸三焦。此時兒六腑順成。當靜形體。和心志。節飲食。是月有寒。心下溫溫欲嘔。胸膈滿。不欲食。有熱。小便難。
數數如淋狀。臍下苦急。卒風寒。項頸強痛。寒熱。或驚動。身軀腰背腹痛。往來有時。胎上迫胸。心煩不得安。卒有所下。宜菊花湯。
菊花(五錢) 麥冬(一升) 大棗(十二枚) 人參(兩半) 當歸 甘草(各二兩) 麻黃 阿膠(各三兩) 半夏(四兩) 生薑(五兩)
水八升。煮入膠。並酒三升。煎三升。分二服。當汗以粉撲之。護風寒四五日。
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臥必晏起。沐浴浣衣。深其居處。濃其衣服。食稻粱。羹牛羊。和菜萸。調五味。
是謂養氣以定五臟。是月足太陰脈養胎。不可針灸其經。屬脾。此時兒四肢皆成。毋太飢飽。毋食干燥炙熱。毋太勞倦。
是月有熱。苦頭眩心亂嘔吐。有寒。苦腹滿痛。小便數。卒有恐怖。四肢疼。寒熱。胎動無常處。腹痛。悶頓欲仆。卒有所下。宜阿膠湯。
阿膠(四兩) 人參(一兩) 生薑(六兩) 當歸 白芍 甘草 黃芩(各二兩) 旋覆花(二合) 吳萸(七合) 麥冬(二升)
水九升。煎半入膠。並酒三升。煎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先食服。
妊娠六月。始受金精以成其筋。身欲小勞毋逸。出游於野。食鳥獸肉。是謂變腠理紉筋以養其力。以堅背膂。是月足陽明脈養胎。不可針灸其經。屬胃。主口目。此時兒口目皆成。調五味。食甘美。毋太飽。是月卒有所動不安。寒熱往來。腹脹滿。體腫。驚悸。卒有所下。腹痛如欲墜。手足煩疼。宜麥冬湯。
麥冬(二升) 人參 甘草 黃芩(各二兩) 生地(三兩) 阿膠(四兩) 生薑(六兩) 棗(十五枚)
水七升。煎半入膠。並酒二升。煎三升。分三服。中間進粥。
妊娠七月。始受木精以成其骨。勞身搖肢。毋使安逸。動作屈伸。以運血氣。居燥處。飲食避寒。食稻粱。以密腠理。是謂養骨而堅齒。是月手太陰脈養胎。不可針灸其經。屬肺。主皮毛。此時兒皮毛已成。無多言哭。毋洗浴。毋薄衣。毋飲冷。是月忽驚恐搖動。腹痛。卒有所下。手足厥冷。脈若微寒。煩熱。腹滿短氣。常苦頸項及腰背強。宜蔥白湯。
蔥白(長三四寸十四莖) 半夏 麥冬(各一升) 旋覆花(二合) 黃芩(一兩) 人參(兩半) 甘草 蜜黃當歸(各三兩) 阿膠(四兩) 生薑(八兩)
水七升。煎半入膠。並酒三升。煎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取汗。若無汗。加麻黃一兩。再服。秋後勿強汗。
妊娠八月。始受土精以成膚革。和心靜息。無使氣極。是謂密腠理而光澤顏色。是月手陽明脈養胎。不可針灸其經。
屬大腸。主九竅。此時兒九竅皆成。毋食燥物。毋大怒。是月中風寒。有所犯觸。身體盡痛。乍寒乍熱。胎動不安。常苦頭眩痛。繞臍下寒。時時小便白如米泔。或青或黃。或寒栗。腰背苦冷而痛。目 無見。宜芍藥湯。
白芍(四兩) 生薑(六兩) 厚朴(二兩) 甘草 當歸 土白朮 人參(各三兩) 蔥白切(一升)
水五升。酒四升。煎三升。分三服。日二夜一。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節。莫不畢備。飲醴食甘緩帶。是謂養毛髮致才力。是月足少陰脈養胎。不可針灸其經。屬腎。主續縷。此時兒脈絡續縷皆成。毋處濕冷。無著炙衣。是月若卒得下痢。腹滿懸急。胎上衝心。腰背痛。不可轉側。短氣。宜半夏湯。
半夏(三兩) 大棗(二十枚) 麥冬 吳萸 當歸 阿膠(各二兩) 乾薑(一兩)
水九升。煎三升。入蜜八合。分四服。痢即止。
妊娠十月。五臟俱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於丹田。故使關節人神皆備。只俟時而生。是月足太陽脈養胎。不可針灸其經。屬膀胱。宜服滑胎藥。自一月至十月。惟手少陰手太陽無所專主。以君主之官無為也。
【婦科玉尺●卷二●胎前●受胎保護】
保產要錄曰。一受胎後。不宜食牛羊犬等肉。並蟹鱉烏魚無鱗魚胡椒薑蒜及辛辣之物。一受胎後。
不可看戲及鬼怪形象。
一最戒暴怒。口不可出惡言。手不可用鞭撻。蓋怒傷氣血。不能養胎。多有因此動胎者。
即幸不動胎。怒氣入胎。子生多痰。亦不可登高上梯。恐跌有損。亦不可伸手高處取物。恐傷胎而子鳴腹中。子鳴亦有法。但令鞠躬片時自安。
一受胎三五個月後。常要緊束其身。勿令胎放。或六七個月。或七八個月。胎忽亂動。三兩日間。或痛或止。或有水下。但腰不甚痛。脈未離經。名曰弄胎。
又有臨產一月前。忽然腰痛。卻又不產。此是轉胎。名曰試月。
胎水有無俱不妨。但直身坐臥行立。不可驚憂逼迫以致誤事。二者俱非正產。必因曲身觸犯致此。
鰲按。胎產書如達生錄。達生編之類甚多。然明白周詳。細心切要。語語可遵而行之者。惟有保產要錄一書最妙。
余故於胎前小產臨產產後各門。分錄其語。俾妊孕家知有所法。又恐人混視之。特識於此。以使閱者觸目驚心焉。卷後但書青溪主人識五字。惜不得其姓名。
【婦科玉尺●卷二●治胎前病方●白朮散】
妊娠養胎。
白朮 川芎(各一兩) 川椒(去汗七錢) 牡蠣(五錢)
每末一錢。酒下。日三夜一。但苦痛。加白芍。心下毒痛。倍川芎。心煩肚痛。不能食飲。加細辛一兩半。大棗十枚服之。更服酸漿水。服漿水不解。飲小麥汁。又渴者服大麥粥。病雖愈。此粥亦可服。
【婦科玉尺●卷二●治胎前病方●旋覆花湯】
治妊婦見革脈。半產漏下。
旋覆花(三兩) 蔥(十四莖) 新絳少許同煎。
【婦科玉尺●卷二●治胎前病方●人參橘皮湯】
治孕婦病兒。
人參 橘皮 赤苓 白朮 麥冬 厚朴(各一錢) 竹茹 甘草(各八分)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