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顧炎武】
顧炎武(西元一六一三~一六八二年),本名繼紳,更名絳,字忠清,國變後易名炎武,字寧人,學者稱亭林先生。
江蘇崑山人,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卒於清康熙二十一年,享年七十。
顧氏年幼時,落落有大志,不與人苟同,耿介絕俗,其雙瞳子,中白而邊黑,見者異之。
最與里中歸莊相善,共遊復社,有歸奇顧怪之目。
幼承祖父命出繼堂叔為子,嗣母王氏,未婚守節,養之於襁褓之中。
清兵下江南,糾合志士起兵吳江,事敗,幸得脫。
母王氏避兵常熟,遂絕食十五日而死,遺言後人勿事二姓。
閩中唐王使至,以職方司主事相召,以母未葬,不果往。
旋念東南悍將惰卒,不足成事,且民氣柔脆,地勢不宜進取,於是浩然北遊,欲通觀形勢,陰結豪傑,以圖光復,往來魯燕晉陝豫諸省,遍歷塞外。
遊蹤所至,以二馬換騎,以二騾載書,過邊塞亭障,呼老兵退卒,詢問曲折,有與平日所聞不合者,即發書對勘;
過平原大野,則於鞍上默誦經注疏。
年六十七,始卜居陝西之華陰。
清廷開博學鴻儒科,設明史館。
屢欲召致之,皆以死力辭。
康熙十九年(一六八○),其夫人卒於崑山,寄詩挽之而已。
康熙二十一年,卒於華陰,無子。
顧氏為清代學術之開山大師,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而為一。
其言曰:「愚所謂聖人之道者如之何?
曰:博學於文,曰:行己有恥。
自一身以至於天下國家,皆學之事也;
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來、辭受、取與之間,皆有恥之事也。」
(亭林文集卷三與友人論學書)「士不先言恥,則為無本之人;
非好古而多聞,則為空虛之學。
以無本之人,而講空虛之學,吾見其日從事於聖人而去之彌遠也。」
(同上)其所著日知錄,意在撥亂滌污,法古用夏,啟多聞於來學,待一治於後王。
而凡所暢論,皆博贍而能通貫,每一事必詳其始末,參以證佐,而後筆之於書,故引據浩繁,而牴牾者少。
清乾、嘉時代盛行之考據學風,蓋由顧氏而導啟焉。
顧氏另著音學五書,亦為其精神之所薈萃。
蓋漢、魏而後,四裔之人,入居中土,聲音始雜,茲編微意,在恢復中華之舊,而證據畢陳,極足服人。
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二書,則未定稿。
亭林文集、詩集並有補於學術世道,文集中之郡縣論、錢糧論、生員論,指陳時弊,可與日知錄參看。
清代文集甚夥,而可不朽者,此為其一矣。
(杜維運)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37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