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商學●決策樹】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27 20:28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商學●決策樹】

中華百科全書●商學●決策樹

 

良好的決策是管理成功的關鍵,通常決策過程包括從很多可採取的行動途徑中擇定一種。

 

有理智的決策者希望所選擇的行動途徑,可獲致某決策標準下的最佳結果。

 

在決策問題中,採取各種行動途徑可獲致之結果,隨某些決策者無法控制的因素而定,這些因素為決策系統的成分,或稱決策問題的本性狀況(StateofNature)。

 

一個決策問題如果本性狀況已知,則此決策問題屬在確定狀況下作決策之問題;

 

如果本性狀況未知或不確知,則此決策問題屬在不確定狀況下作決策之問題。

 

不論決策問題是這兩類問題中之那一類,均可將決策者可採取的各種行動途徑,及採取每一行動途徑可獲致的各種結果以樹形圖表示,此樹形圖稱決策樹。

 

現一例以說明之:某廠商面臨應否產銷某一產品之決策問題,如產銷該產品,則銷售量將有三種可能,每一種情況下的金錢報償及其機率假定如右表(圖1)所示,如不產銷,則一切結果為零。

 

衡量各種狀況發生之可能性,可將兩種策略的結果繪成決策樹如前圖。

 

(圖2)。

 

該圈中符號「口」表示決策點為決策者面臨決策的地位,本例中即為面臨S1與S2兩種決策的選擇。

 

符號「○」表示機會節點,為引出一組可能本性狀況之點;

 

亦即表示決策者面臨不可控制的未來環境,符號「|」表示枝幹,枝幹代表可發生的事件,因此諸可能採取的行動途徑。

 

及諸可能出現的本性狀況,均能以枝幹來表示。

 

在某一選定的策略下如(S1),其以益結果,應以各種可能狀況的加權平均值表示。

 

圖S1的策略期望值為一千八百,可記入適當的「○」符號內。

 

比較S1與S2兩種策略的平均收益之後,則可在決策點選定平均收益較大的策略,比例為S1策略。

 

(賈文靜)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30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