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美術●李公麟】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27 17:51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美術●李公麟】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27 18:57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美術●李公麟

 

李公麟(西元一○四九~?年),字伯時,舒城人。

 

其父名虛一,賢良方正科,任大理司丞,贈左朝議大夫。

 

家藏法書名畫甚多,金石古器亦豐。

 

伯時幼承庭訓,好古敏學,除博通經史之外,猶精研藝術,於熙寧三年(一○七○),進士,後累官至朝奉郎,然居京十年,不遊權貴之門,足見其人品之高潔。

 

致仕三十年,立朝籍籍有聲,至元符三年(一一一○),疾痺,乃歸老於桐城之龍眠山,遂號龍眠老人。

 

伯時文章有建安風格,書體則如晉宋間人,於畫則無所不能,亦無所不精。

 

畫鞍馬愈於盤幹,佛像可追吳生,山水似李思訓,人物似韓滉,花鳥法徐熙。

 

雖然伯時各種畫科初時學從名家古法,然其心思靈慧,善於體悟,又喜觀察實物。

 

因之,其畫蹟往往能脫離前人之窠臼,另創嶄新之風貌,而為後人所典式。

 

(圖1)。

 

以其人物畫而言,伯時作有孝經圖、列女傳、在山圖、賢己圖等,凡衣冠巾幗之倫,端重諧謔之情,莫不曲盡其妙。

 

元代名畫史論家湯垕在其「畫論」對伯時備極推崇云:「吳道子畫家之聖也。照映千古,至宋李公麟伯時一出,遂可與古作者並驅爭先,得伯時畫三紙,可換吳生一二紙,可易顧陸一紙。」

 

由此足見伯時畫藝名氣之高。

 

至於伯時之佛像,則達於聖潔淨美之境。

 

考其原因,乃是因其閒居於龍眠山時,心境清逸自適,遂以學佛悟道,探得佛法微旨,而以佛理妙諦契入於畫。

 

因之,其佛像畫乃達到淨美超脫之化境。

 

按我國道釋畫,自曹、、顧、陸以來,均重彩繪,惟吳道子與李公麟喜以墨蹤為之,不假青綠朱粉。

 

尤其伯時更為善用勁毫淡墨,輕描淡寫,然物像之神韻卻躍然紙上,顯露出一股高雅超逸之特質,後世名之曰「白描法」。

 

宋神宗之後,由於伯時出,才氣縱橫,道藝雙修,因而畫境迥異,遂變吳裝為白描,畫道釋人物,甚至鞍馬風物,不再重視色相之華麗巧飾,而注重筆墨造境之意趣,因而奠下我國千百年來水墨白描之範式。

 

由於白描具有清真雅淡之趣,既深契於宋理學之哲思,又妙合佛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之理念,所以後世師法伯時白描畫風者甚多。

 

如賈師古、梁偕、俞珙、李權、蘇漢巨、陳宗訓、孫必達、李從訓、李、楊補之、趙令穰、僧梵隆等人,均瓣香於伯時之白描畫法。

 

由於諸多名家之爭相效法,因此,白描在我國畫壇上乃形成一股波瀾壯、汪洋浩瀚之氣勢,如長江大河湧奔流,亙越古今。

 

(蔡秋來)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24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