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均衡學說】
均衡學說,英文稱作“Tsostasy”,為關於地殼內物質分布的學說。
在高山的旁邊,一般鉛直線的偏倚固然較大,如果計算高山整體的引力效應時,知應有更大的偏倚。
又在山地的布蓋重力一般為負。
由此兩種事實推想,在山地的下面,反而似有物質不足。
又由在大洋上的重力測量結果觀察,在大洋的下面,似有物質過剩。
今考慮兩種模型,對此事實加以說明。
第一如圖一,(圖一)。
構成山地的較輕物質,浮在下面的較重且具可塑性物質之上,構成地表高處的地殼圓柱,其密度小,地表低處的地殼圓柱,其密度較大,在地下某一深度,各圓柱底面所承受的壓力相等,亦即各圖下端擺成一平面。
第二種想法如圖二所示,(圖二)。
構成地殼的物質密度,不論地表高低,一律視為相同。
結果,各圓柱下端所呈的面,與地表面的形狀相關,呈現凸凹,各圓柱的重量恰與其所受浮力平衡。
前面的第一種學說,為英人Pratt所提,第二種學說,亦為英人Airy所提。
pratt所倡的學說,是想平衡面為平的,而Airy所倡的學說,是想平衡面與地表面的起伏相似。
根據研究結果,將Pratt說的平衡面,放在一百公里上下深度時,大致可以說明各地的重力分布,但有些地方,似呈Airy說的平衡面型態。
地球上的小起伏,可能由地殼的彈性所支撐,一般認為地殼均衡是約對於經、緯度一度平方地區的平均起伏而作用的。
(潘玉生)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1021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