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中外地志●諾魯】
諾魯(Nauru),昔稱快樂島(PleasantI.),位於西太平洋赤道附近。
該島周圍長度約十九公里,面積二十一平方公里。
於西元一九六八年一月三十一日脫離澳、紐、英三國之共同託管,完全獨立。
人口約八千,僅次於教廷,面積也只亞於教廷與摩納哥之迷你小國。
見圖1諾魯為一低平之珊瑚島。
原來之平均高度為二十至三十公尺,最大標高六十五公尺。
多年來對磷礦石(即鳥糞石)之大量開採,其高度勢必減低不少。
諾魯島原為一環礁,目前遍布於西南部內陸之布亞達潟湖(BuadaLagoon),即為昔日環礁湖之遺跡。
諾魯之氣候終年炎熱,年雨量雖有二千二百公釐之多,但頗為不穩定,時有乾旱之現象。
諾魯島土壤貧瘠,農業不發達。
最重要作物之可可、椰子,分布於沿岸地區與布亞達潟湖之四周,形成帶狀分布。
諾魯全島約五分之四的面積,曾分布有品質優良之磷礦石,蘊藏量約有四千至六千萬公噸,經過幾十年之開採,剩餘數量不多。
諾魯之磷礦石主要輸往澳、紐、日等國,賺取外匯。
諾魯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三百八十人。
居民之中,居多數的諾魯人,係為混有玻里尼西亞人血液的密克羅尼西亞人,其他還有華僑、吉里巴斯人與白種人。
聚落大多分布於西岸與北岸。
(陳國章)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96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