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連橫】
連橫(西元一八七八~一九三六年)字武公,號雅堂、劍花,別署慕真。
康熙年間,連家自漳州龍溪遷居臺南,孝悌門第,讀書稽古,不求仕達。
雅堂生平,大致分為六個時期:一、七歲破筆至十二歲:初受經學、藝文教育,點讀三字經、四書白文、朱熹章句、集註、詩經、書經、易經、孝經白文、幼學芳等,及玉堂對類、千家詩、聲韻啟蒙、唐詩合解等等,過目成誦。
二、十三至十八歲:解讀易經、禮記、春秋左氏傅諸書。
其父特勗以忠義,又啟示鄉土史事。
雅堂謹踐家教,修養成士君子。
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割臺,守制在家,賦詩以抒遺民胸懷。
三、十九至三十四歲:雅堂弱冠,遵慈命與表姐沈璈結婚,閉門讀書,旋任新聞記者。
先後擔任臺澎日報社、臺南新報漢文部主筆,又結詩社,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一度赴廈門主福建日日新報編務,而後移居臺中,入臺灣新聞報漢文部,參加臺中詩人薈萃之櫟社,以道義文章相切劘。
雅堂望道心切,堅持初志,以保存臺灣歷史文化為己任。
四、三十五至四十一歲:雅堂祭天告祖,發誓撰史寫詩。
中華民國創建,雅堂經日本轉上海,足跡遍江南、江北、關內、關外,六載十一省。
收拾諸夏文武之道,而觀民國初建,革新氣象,為文紀事,賦詩誌感,曾入清史館。
歸,復職臺南新報社,發表大陸遊記,總竣大陸詩草,完成臺灣贅談,臺灣通史亦撰竣。
五、四十二至五十五歲:編輯臺灣文獻,保存史料。
民國八年,雅堂移居臺北士林,戶對大屯山,書室日大遯山房,完成臺灣詩乘初稿。
林獻堂、林幼春、蔣渭水等創立臺灣文化協會,以灌輸民族思想,發揚民族文化為宗旨,在臺北、臺中等地辦文化講習會。
雅堂講述臺灣通史及漢文精華,盛極一時。
十三年,雅堂長主編臺灣詩薈,實備眾體,出二十二冊。
另輯校臺灣叢刊,計夏琳著閩海紀要等三十八種。
致力編臺灣語典,考釋語源舊義:編三六九文藝小報,撰寫雅言,自輯劍花室文集。
雅堂富有保種復國思想,其根源來自:(一)移民的開拓精神,(二)一本龍溪人,亦即中國人的愛國情操,(三)四書、六經的修養,(四)家教的承受。
而其中心思想包含:(一)仁孝義勇,(二)史不可減,(三)故國重光。
一生事葉主要為:(一)臺灣通史之著作(二)詩,語典、文獻之編輯整理。
六,民國二十二年,雅堂攜眷移居上海;二十五年,患肝臟病,六月二十八日逝世:享年五十有九。
彌留之際,猶信念中日之戰必可光復臺灣,迨臺灣光復,國民政府乃明令褒揚焉。
哲嗣震東、嫡孫戰,皆為革命建國之健者。
見附圖1。
(曾迺碩)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5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