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傳記●郭沫若】
郭沫若(西元一八九二~一九七八年),原名開貞,四川省樂山縣人,生於清光緒十八年。
在成都完成中學教育,於民國三年赴日本留學,後並與強資平、郁達夫等共組創造社。
郭氏雖習醫科卒業,但醉心於文學理論與詩歌創作,並經常翻譯外人之作品。
十二年,開始相信列寧及馬克斯之共產主義,並致力鼓吹模仿蘇聯之新經濟政策。
十五年,郭氏經瞿秋白之介紹,受聘任教中山大學並兼文學系系主任。
國民革命軍北伐開始,受任為政治部副主任及主任,然私與軍閥、政客、共產黨徒暗通聲氣,甚或參預共匪之暴動。
北伐底定,郭氏潛往日本前後約十年,其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論文即於此時發表。
抗日戰爭爆發,郭氏由日歸國,以反日救亡為口號,而伺機為共匪勢力及共產毒素思想之擴散陰為之謀。
三十四年,應邀訪蘇,多所勾搭。
戰後曾參加政治協商會議。
所謂和談破裂之後,他即不斷發表反美文章。
大陸形勢逆轉,郭氏赴港暫避。
三十七年十一月,由港赴石家莊,完全投靠了共匪。
共匪偽政權成立,在政府、學術、文藝各方面皆纂居要職,文革期間曾遭清算,他以不懂毛匪思想而欲全焚其著作為盾辭,以求脫罪。
曾任共匪偽科學院院長。
世人以其文人無行,慣以文丑稱之。
見附圖1。
(閻沁恆)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62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