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宗教●什門十哲】
羅什三藏中國,盡譯三論,為中國三論宗之初祖(參見佛教傳入中國條)羅什有高足十人,稱為什門十哲,即:道生、僧肇、道融、僧叡、曇影、慧嚴、慧觀、僧碧、道常、道標等。
道生(西元四○九~四三四年),東晉人,俗姓魏,鉅鹿人。
隨竺法汰出家,在盧山靜修七年,遊長安入什公之門。
「大般涅盤經」尚未傳入建康時,即從「六卷涅盤經」提出「頓悟成佛」、「善不受報」、「闡提成佛」等主張。
其著述既存者有「法華義疏」、「維摩注解」兩種。
「以不二之悟,符不二之理」,為其論頓悟之名句。
生公實為佛學中國化之第一人,也是掙脫「格義」佛教之第一人。
僧肇(約三七六~四○八),京兆人,幼貧傭書,好老莊,讀及舊維摩經乃曰:「知所歸矣。」
年二十出家,什在姑臧乃依之。
作有般若無知論、物不遷論、不真空論、涅盤無名論,結集之為「肇論」。
格義佛教多以老莊之名相解佛;
肇公則以老莊思想之「虛」與「道」,以解佛教般若「空」義。
其方法已契中觀,其義仍屬傾向真常。
道融(生卒年不詳),汲郡(河南)林慮人,十二歲出家,後參與什公譯坊,善講「中論」、「法華」,著有法華、大品、金光明、十地、維摩等經義疏。
晚年講法彭城,隨門三百,問道者千餘。
世壽七十四。
僧叡(生卒年不詳),魏郡長樂人,幼出家,十八歲拜僧賢為師,二十二博通經論,列什公譯坊,釋法華「天見人,人見之」句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使什公驚服。
著有大智度論、中論、十二門論、大品、小品、法華、維摩…等經論序。
肇宗般若,叡則調和般若、法華、泥洹三經而會通之。
臨寂有瑞,世壽六十七。
慧嚴(生卒年不詳),姓范,豫川人,得宋文帝問法,若有無生滅論、老子略注等書,大涅盤經初傳東土時,與謝靈運共同將北本涅盤經四十卷改為三十六卷,稱之為南本涅盤經。
慧觀(生卒年不詳),為什公門人,住道坊寺,通達十誦律宗旨,記其所制內容,撰雜問、律事兩卷給京師僧尼傳誦學習,為什門之律學學者。
餘均不詳。
曇影(生卒年不詳),性謙和,家貧而志於學。
專治正法華經及光讚般若,每說法輒道俗千眾。
入關中,姚興禮遇有加。
什至長安,影往從之。
什謂興曰:「昨見影公,亦是北國及流標望之僧也。」
後助什譯經,註中論,作法華義疏,隱棲終老,世壽七十。
道標,其名僅附於晉長安釋道恆傳內,生卒與籍貫不詳。
秦姚興以恆、標二人神氣俊朗,有經國之量,乃敕尚書令姚顯敦逼恆、標署道助振王業。
並親書之曰:「卿等皎然之操,實在可嘉,但君臨四海,治急須才,…望體此恆不以守節為辭也。」
恆、標不從;
姚復致書什公。
什亦婉辭:「…伏膺佛道…,道以啟悟童稚,助化功德也,願陸下放既往之恩,縱其微志也。」
標著舍利弗毘曇序、弔王喬文。
餘均不詳。
恆作釋駮論及百行箴。
道常與僧碧,高僧傳及望月佛教大辭典均無其傳。
疑係僧,資侍中秩,掌僧正,世壽七十三。
另有以道融、僧叡、僧肇、道生為什門四傑;
曇影、慧觀、道恆、曇濟稱什門四英。
合四傑、四英又稱什門八俊。
宋京師莊嚴寺釋曇斌傳中,附有曇濟數語曰:「宋元徽中(曇斌)卒於莊嚴寺,春秋六十有七,時莊嚴(寺)復有曇濟、曇宗,並以學業才力見重一時,濟述七家論、宗著經目及數林。」
其中以僧叡、僧肇兩人並稱為三論宗二祖,發揚龍樹之中道思想最為有力。
餘詳見高僧傳初集及本書三論宗條。
(李志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951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