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菩薩】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22 23:43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菩薩】

中華百科全書●宗教●菩薩

 

菩薩,梵語Bodhisattva,華言「菩提薩埵」,是舊譯(唐前為舊)。

 

大道心眾生,新譯云覺有情、菩提是道,薩埵是勇猛義。

 

菩薩心願,為悲愍眾生,故勇猛求道。

 

菩薩又譯作開士、大士等,開發大智、大慧、大悲、大願之有德行、有學養之人也,佛家總以此名為求佛果的大乘眾。

 

通常人以為泥塑、木雕等是菩薩,其實這只是將菩薩的精神形像化,供人憶念、膜拜、敬慕崇仰而仿其行踐之道。

 

凡能具足如此悲智精神,不論出家在家的大德皆可稱為菩薩。

 

學佛的人欲想實踐菩薩願心,即需實踐六度波羅蜜(波羅蜜為究竟義)─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的修習。

 

布施,有財施、法施、內施、外施、一切施;

 

如捨身成仁、釋迦捨身肉飼鷹,皆是布施的表現。

 

持戒,大乘的菩薩戒,不只止息惡法,而且積極實行善法。

 

忍辱,菩薩的行忍,是智力的表現。

 

精進,有內外精進二種,勤修戒定慧是內,立誓息滅貪瞋癡的行動是外。

 

禪定是去惡、靜慮。

 

菩薩有禪定功夫,方能引發智慧,繁興大用。

 

最後般若(Praj)譯為妙智慧,能解惑開慧的根本智,篤行修持應物設施是差別智。

 

凡能積極內外實踐這六度稱為大菩薩。

 

如大智文殊師利、大悲觀世音、大行普賢、大願地藏王、大勢至等代表佛教中菩薩最高典範。

 

(曉雲)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76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