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哲學●十八界】
印度古代學者,自奧義書時代,即將人類之知覺能力分為六種,佛教亦因之,稱之為六根或六知根或六入。
即眼、耳、鼻、舌、身、意。
此為人之六大根本知覺能力,謂之六根。
外境均透過此六根而被知覺,故又稱為六入。
與六根相對之外境,稱之為六境,亦稱為六塵。
即色、聲、香、味、觸、法。
眼見明暗,耳聽動靜,鼻嗅香臭。
舌嚐苦辣,身觸硬,意識能了別諸法是非。
合以上六根、六塵稱之為十二處。
人有六根是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本原因;
六境遷流變化有如客塵。
故根塵相對稱之為「客塵煩惱」。
眼有眼識,耳有耳識,鼻有鼻識,舌有舌識,身有身識,意有意識,合稱之為六識。
六識與六根、六塵相合。
共有十八之數。
稱之為十八界(EighteenDhtu)。
一般人均認為之所以能知覺外物都是根、塵、識因緣合和之作用。
但佛法為破此一因緣世俗有,而顯畢竟空,而指陳根、塵、識合和之說為非,因為三者本無「合和之界限」為吾人所認知也。
譬如吾人以眼觀色,是眼識去了知色之青紅赤白。
但此識不在眼中,因在眼中即不能認知色;
此識亦不在色中,因在色中又何用眼;
如眼識自存。
又何干眼色?
是知十八界亦是處妄不實。
(李志夫)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72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