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農學●農工業文化】
農工業文化(Agro-IndustrialCulture)。
此乃針對現代工業文化極度發展之結果而來;
亦正是由現代科技文明所塑造之現世界所具備之危機而來。
此所謂危機有如次三種﹕一、人類本性之抗拒﹔二、自然環境之病態﹔三、非再生資源之枯竭。
此所謂人類本性之抗拒,會正如赫伯(LewirHerber)所言:「都市生活,在心理上、經濟上、生物上皆已面臨崩潰之危機。
成百萬人,皆以其足承受此危機,而收拾行裝,一走了之。」
「都市人皆有匿名感、疏離感,及精神鬱悶感,乃史無前例。」
而都市,特別是大都市,以及超大都市,在一千萬人以上之都市,其大量集合著的市民,會如上所述。
那是完全違反了人類的本性,在那裡,不能不有人類本性之抗拒,而日益增大。
至於自然環境之病態,則又正如戴勒(TomDale)與卡特(VernonGillCarter)合著之地表與文明一書所載之言:「人類,不管是文明人或野蠻人,皆是自然之子,並不是自然的主人。
如欲控制環境,必須符合自然律。
當違阻自然律時,即會破壞支持其生命之自然環境。
一旦其環境衰退,其文明即隨之而告崩潰。」
時至今日,所謂文明人所造成之自然環境衰退及病態如何?
該書又言:「文明人,橫跨大地之表面,足跡所至,已盡成沙漠。」
那幾乎會是:沒有一粒乾淨土,沒有一滴乾淨水,沒有一點清新的空氣,整個都市上的天空,會沒有一處不是煙塵,甚至還會是原子塵。
此一時代,土壤以至整個現代文明之主要危機,是源自都市人,或所謂城鎮階級,將工業原則,應用到農業方面。
他們完全不知道農業可使人親近自然,做自然之子,而不會妄自尊大,作自然之主。
他們完全不知道農業使人所住環境,更富人性。
他們只知道農業提供舒適和糧食。
他們不知道土地乃一無價之寶,乃一最大的資產,應盡力經營保養。
對其經營,應重視其健康、美觀及其持久性。
最後才是生產力。
他們不知道:從工廠出來的是死物,而進入工廠的,則形同僵屍。
此使現代人所面臨之最大工作,即恢復都市與鄉村之平衡,故必須發展農工業文化。
(程兆熊)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18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