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圖書出版●鈔本】
在印刷術發明前,圖書的傳布,惟有鈔寫。
到了唐代,雕板印刷興起,然不普遍,圖書仍多是靠鈔寫。
就是到了宋伐,印刷術盛行,對若干需求不多的圖書,仍需鈔寫。
明代中葉以降,藏畫家漸嗜宋元舊槧,然傅世則日以稀少,逐輾轉相假傳鈔,如崑山葉氏菉竹堂、寧波范氏天一閣、山陰祁氏淡生堂、常熟巷氏汲古閣、馮氏空尼閣、錢氏述古堂、錢塘吳氏瓶花齋、餘姚盧氏抱經堂、歙縣鮑氏知不足齋、海昌吳氏拜經樓、南海孔氏嶽雪樓、蘇州黃氏士禮居、仁和勞氏丹鉛精舍、錢塘丁氏八千卷樓、常熟周氏鴿草堂。
或是親自鈔寫,或是訓練一批人,專門負責鈔書。
不僅書法工整,而且校勘精審,是以很受士林重視。
因鈔本比刊本耗資為高,且每次僅能鈔成一部,不比雕板一次,可印千百部,所以在市場價格上,比同時期的刊本為高。
但一般的鈔本,往往不注重校勘。
可信性較印本為低。
書法工整,校勘精審的鈔本,稱為精鈔本;
如果是出於名家之手的,稱為名家(或某人)鈔本;
依善本影鈔的,稱為影鈔本。
(喬衍琯)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13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