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劇團】
劇團,舊稱戲班,即演戲者的集團,組織成班者。
宋耐得翁古杭夢遊錄云:「演戲而以班名,自宋雲韶班起。考宋教坊外,又有鈞容直、雲韶班二樂,宋太祖平嶺表,得劉氏閹官聰慧者八十人,使學於教坊,初賜名簫韶部,後改名雲韶班。」
是以劇團稱班,為由樂部衍進而來。
歷代戲班或因戲曲的進展,有類別的不同,如清乾隆年間,雅部崑腔有商人徐尚志徵蘇州名優為老徐班,是為內江班;
復徵花部亂彈為春臺班,是為外江班,始行之城外四鄉,繼或於暑月入城,謂之趕火班。
又如四大徽班:三慶班、四喜班、春臺班、和春班等,都是著名的戲班。
戲班的組織,以平劇劇團而言,分七行七科。
舞臺表演的人員,都名為行,計生行,旦行、淨行、丑行、武行、流行、上下手等七行。
在舞臺和後臺的輔助人員,都名為科,計音樂科,即伴奏樂隊,俗稱場面;
劇通科,即檢場人;
劇裝科,專門管理衣箱,俗稱管箱的;
盔箱科,專門管理盔頭箱,俗稱管盔箱的;
容裝科,專為旦角化妝梳頭,俗稱梳頭的;
經理科,戲班中的領班人,邀角請人,負責人事,俗稱管事的;
交通科,演出前通知演員戲碼和腳色,演出中負責催場,俗稱催戲的等七科。
(牛川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742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