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海洋●鱸魚】
鱸魚,為鮨科動物鱸魚(LateolabraxjaponicusCuvieretValenciennes)之肉。
原動物形態:鱸魚體長約四十公分,側扁,背腹面皆鈍圓,背部在第一背鰭起點處隆起。
頭略尖、吻尖、口大。
上下頜、鋤骨、口蓋骨上皆有細齒。
前鰓蓋骨後緣有鋸齒,後角下緣有三個大棘,鰓蓋後緣具一棘。
鰓孔大,兩邊之鰓膜與鰓峽相連處之距離甚近。
鱗小,呈櫛形,背鰭、臀鰭基部鱗片小。
背鰭分為二個,背鰭起點在鰓蓋棘後,腹鰭十五,胸位胸鰭短。
體色背部灰白,兩側及腹部銀白,體例上半部及背鰭上有黑色斑點,背鰭及尾鰭呈灰色,有黑色邊緣,背鰭中部有黑色紋。
成分:臺灣產鱸魚肉(食部)一百公克中含水分百分之七六.一,粗蛋白百分之一九.三九,粗脂肪百分之一.一六,灰分百分之一.一六,維生素A一百八十單位,B1一百三十公絲(mg),B2一百一十公絲,尼克酸一.七至二.四公絲。
鱸血中合銅,有色肌中較無色肌中為多量。
性味:甘、平。
效用:為益脾胃,補肝腎劑。
用為治水氣、風痺、安胎。
(許喬木)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20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