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褶曲】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4 11:13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褶曲】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褶曲

 

根據地質學家對大自然的觀察發現,疏鬆的沈積物,即使偶然可以在四十度以上的斜坡沈積而不致崩落,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沈積物在最初形成時候的表面,都是水平的。

 

這種說法,又名之為原始水平定律(LawofOriginalHorizontality)。

 

不過實際上,我們在野外露頭中所看到的沈積地層,卻大多是傾斜的,說明了它們一定曾經遭受過變形的擾動,而失去原始水平的狀態,這便形成褶曲(Folds)。

 

因此,所謂摺曲,即是指原本水平的地層受到屈曲。

 

而形成波浪狀起伏的一種現象。

 

產生地層褶曲的種種地質作用,總稱褶曲作用(Folding)。

 

岩層褶曲狀態,可用走向(Strike)和傾角(Dip),來加以說明。

 

褶曲發生在各種岩石裏頭,不過一般以在沈積岩中的,規模最大,最受注意。

 

它在基本上可分兩大類,即背斜(Anticline)與向斜(Syncline);

 

前者指一種岩層向上屈曲的構造,後者則指一種向下屈曲的構造。

 

摺曲的種類雖多,實際都是由這兩者所變化而來。

 

常見的有對稱褶曲、不對稱褶曲、轉倒褶曲、偃收褶曲和單斜褶曲等。

 

褶曲可來自水平的擠壓作用,或一力偶的作用,亦可來自重力滑落作用、地殼的垂直運動作用,與可塑性岩層的流動等。

 

(梁繼文)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17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