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科學●噬菌體】
人體血液中的白血球,主要機能是保護身體抵抗病原,其中尤以對細菌的吞噬作用最為重要,故有噬菌體(Phagocyte)之稱。
正常人體中白血球之數量,平均每毫升血液約有七千個。
通常發生感染時,白血球數目即行增加,感染愈嚴重,白血球數目愈多。
於單核球、淋巴球、嗜酸性球、嗜鹼性球與嗜中性球等五種白血球中,以嗜中性球及單核球對細菌的吞噬作用最強。
嗜中性球占白血球總數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能藉變形運動自由移走,並能穿過微血管壁到達感染部位,吞噬病原體和破碎的組織細胞。
單核球為最大型的白血球,直徑達20μ,細胞質不含顆粒,能藉變形運動游走,它在組織間隙內經過幾小時後,會膨大而成為巨噬細胞(Macrophage),其運動迅速,能吞噬更多的細菌和組織細胞的碎片。
它們能分泌酵素將被吞噬的細菌消化,也能繼續不斷地進行吞噬作用,直到被聚積的分解產物殺死為止。
嗜酸性球的吞噬能力弱。
嗜鹼性球為對抗紅血球之聚集作用。
淋巴球則會形成抗體,亦有轉變成他類血球細胞的潛能,在免疫中占重要腳色。
通常噬菌體大量聚集時,感染區會發紅與溫度增高,許多已死的細胞形成膿聚集於此。
(曾榮政)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10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