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體用】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4 10:27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體用】

中華百科全書●哲學●體用

 

體指的是本體,具實有義。

 

用指的是功用,具活動義。

 

一般則認為體是最根本的,內在的,而用則是體的展現,是外在的。

 

但體與用並非二分,中國傳統哲學儒、釋、道三家,大抵都是主張「即體而言,體在用;

 

即用而言,用在體」,體用不二,體用一如。

 

由於中國哲學源於對生命的憂患,而不是對自然的追索。

 

因此這裏所謂的體,並不是理智思考衡量下靜態的死物,它(體)必須關連著人的心靈主體而言。

 

於是,關連著儒家孔、孟、陸、王所強調的道德主體性,儒家所謂的體,乃是一道德創生意義的體,而用則是此道德創生意義的體所開展的世界。

 

易傳所謂「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體坤用、體用不離,充分的表現這個思想。

 

關連著道家的無、無為及致虛守靜的工夫,道家所謂的體,乃是一虛靈的玄理,而所謂的用,即此虛靈的玄理所映現的虛靈境界,而虛靈境界並非空無的,而是對於天地萬物,不禁其性,不塞其源,讓它們能自可其可,自然其然的境界。

 

關連著佛教所謂的般若智、真常心或一念無明法性心,來說體用的話,天台宗所謂「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無住本可視為體,而一切法可視為用。

 

不同於儒家之道德創生,道家之虛靈映現,佛教是以一念三千,說明一切法,這是性具的展現。

 

三大教系統雖大有不同,但就體用而言,都主張體用不二、體用一如。

 

晚清以來,中國遭逢歐風美雨的侵襲,在現代化的適應過程中,張之洞提出「中體西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論調,此說後來遭到以胡適為首的新文化運動者所推翻,但體用說的思維模式,截至目前為止,仍代表中國知識界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

 

(林安梧)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606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