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法律●隱藏行為】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4 10:10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法律●隱藏行為】

中華百科全書●法律●隱藏行為

 

隱藏行為(DissimuliertesGeschaft),是指虛偽意思表示中,隱藏他項法律行為之謂。

 

隱藏行為與虛偽意思表示不同的地方,在於表意人除了表示虛偽之意思表示外,表意人向相對人,另有真意的表示。

 

換言之,隱藏行為是以某種法律行為為目的,而為他種法律行為之謂,當事人之內心的效果意思,與表示上效果意思,完全一致。

 

例如張三有好友李四與王五兩人,張三想要贈送李四花園洋房一棟,但顧及王五怪其厚此薄彼,乃與李四約以買賣方式,將花園洋房的所有權,移轉給李四,而實際上則隱藏贈與行為。

 

此時,張三與李四間的讓與花園洋房之買賣,係虛偽意思表示,無效。

 

至於隱藏的贈與契約,則為有效。

 

張三與李四間的法律關係,不適用買賣的規定,而適用關於贈與的規定。

 

我國民法第八十七條第二項規定:「虛偽意思表示,隱藏他項行為者,適用關於該項法律行為之規定。」

 

就是這個意思,以尊重表意人的真意。

 

至於隱藏行為對於第三人的效力問題,可分為兩方面說明:就表面上的虛偽意思表示而言,有民法第八十七條第一項但書的適用,即第三人可以主張為無效,如因善意而誤信其為有效者,亦得主張為有效;

 

再就所隱藏的法律行為而言,應依一般法律行為之要件定其效力,如第三人不知其情事,當然不受其拘束。

 

(林榮耀)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99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