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國際輿圖】
西元一九○九年,國際製圖會議於英國倫敦舉行,討論制訂一種國際性輿圖,以求投影、尺度、式樣、記號之統一。
此議案於一九一三年在法國巴黎舉行之第二次國際製圖會議時予以通過,以後並經多次之修訂。
聯合國總部,並專設一製圖機構,負責辦理制訂國際輿圖規格及協調事宜,並認為此種國際輿圖之比例尺,雖規定為百萬分之一,但亦可視未來之需要而加以變更。
標準規格,在未獲最後決定之前,暫以印度區百萬分一輿圖之格式為準,但其中亦可按各地區實際情形而加以變更。
至於投影,則經一九五八年十月聯合國第二次亞洲及遠東地區製圖會議決定,採用蘭勃脫正形圓錐投影,子午圈(經線)為直線,平行圈(緯線)為同心圓弧,其圓心在中央經線之延長線上。
每幅百萬分之一國際輿圖之幅員涵蓋地區,為經差六度,緯差四度(限南北緯六十度間地帶),經距自格林威治零子午線起,緯距自赤道起。
我國地區共有國際輿圃八十五幅,自民國二十二年起開始編稿,至二十七年完成,經修訂後於抗戰期間陸續以單色出版。
政府遷臺以後,又重行修編,由軍方測量單位主辦,用彩色製印出版,是為我國版圖中,惟一涵蓋全國地區,而有統一尺度及規格之較詳明輿地圃。
(李興才)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82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