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淋溶作用】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4 09:33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淋溶作用】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淋溶作用

 

淋溶作用,是指一種透過天然下滲雨水,或人工灌溉,將上方土層中之某些礦物鹽類或有機物質溶解,而將之移往較下方土層中之作用。

 

在多雨地區內,地面如排水不良,雨水必向下滲透。

 

由於雨水在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已微含酸性,滲入土內,再和有機質或礦物質分解所產生之各種酸類混合以後,其酸性更強,於是可將土內之石灰質與其他可溶之鹽類溶解沖走,一些較難移去之氧化鐵質與黏土等,則被沖積在土壤剖面之B層當中。

 

在雨水充足地方,淋溶作用常遺留下較具酸性而貧瘠之土壤,曰酸性土。

 

當中包括磚紅土(Laterites)、熱帶紅土(TropicalRedSoils)、紅土(RedEarths)、灰棕土(GrayBrownSoils)、白灰土(Podsol),與苔原土(Tundrasoils)。

 

淋溶作用為地表重要之一種風化作用。

 

有時可形成礦床。

 

如當初之地表岩石,其成分為矽酸鹽,則經過淋溶之後,在殘留之土壤當中,有時可含有多量之含水氧化鐵,這便成為鐵礦床;

 

如含有多量之含水氧化鋁,便成為鋁礦床,又曰鋁土礦(Bauxite)此類礦床,總稱殘積礦床(ResidualConcentrationDeposits)。

 

在石灰岩地區中,經過長期淋溶後,可使大量岩層消失,有時亦殘積成鋁礦床。

 

(梁繼文)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81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