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日文●追儺】
追儺,係一種驅逐疫鬼的習俗,是中國起源最早的民俗。
周時方相氏披熊皮鑲黃金四眼,黑紅衣裝,手執戈盾,率百官以追惡鬼。
漢時動輒動員持桃弓棘矢、頭纏紅巾之童子數百名,以奇怪的服裝和動作驅除惡神,時間通常在十二月底。
唐宋之後成遊戲性質而漸失傳,僅持鍾馗像,燃鞭炮行之。
其後,以陰陽道之行事傳入日本,文武天皇慶雲三年(西元七○六)瘟疫流行,多人死亡,於是在該年十二月底作土牛驅鬼,為最早之記錄。
從此成為日本朝廷之公事,於每年十二月底行之。
陰陽師從月華門進入南殿旁讀祭文,然後方相氏大喊打鬼之聲,舉戈擊盾三次,群臣齊聲驅鬼。
方相氏通常由大舍人扮任,此外在殿中的貴族們乃攜桃弓葦矢以射鬼,鬼乃竄逃。
此習俗之所以在除夕夜舉行,乃由於和日本古傳的大祓的觀念結合所致。
追儺在平安時代是固定的例行活動。
此後雖文獻有載,實已流於式微,現在僅在某些地方之神社佛閣,仍有此習俗。
神社的節分祭典裏除災招福的儀式,乃是江戶時代以後的新習俗,這是民間撒豆驅鬼的節分習俗和古式追儺習俗的融合。
在寺院中,也有隨新春行法而?
行的,其中,以法隆寺和藥師寺的驅鬼式最為有名。
(蔡茂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487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