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大學●政治大學】
在中華民國高等學府中,國立政治大學具有與其他學校不同的特殊光榮傳統,它是由先總統蔣公所手創。
民國十六年春,中央為作育三民主義的革命幹部,特設中央黨務學校於南京,由蔣公出任校長(此後曾連續擔任此職二十年)。
十八年,實施訓政,改名為中央政治學校;
抗日軍興,遷校於陪都重慶。
三十五年,勝利還都,政府籌畫實行憲政,乃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改稱國立政治大學。
三十八年,大陸淪陷,校務中斷。
政府遷抵臺灣,戮力於反共復國大業,為造就高深學術人才與國家建設幹部,在當時教育部長張其昀先生的全力支持下,政大於四十三年七月奉准在臺復校,校址設在臺北市木柵指南山下。
政大復校後,逐年發展,規模日宏,目前已有三個學院、二十三個學系、十八個研究所,學生共約六千人。
大學本科三個學院及其所屬的學系為:一、文理學院:有中國文學、東方語文、西洋語文、教育、新聞、歷史、哲學、應用數學、心理、阿拉伯語文等十個學系。
二、法學院:有法律、政治、外交、社會、財稅、公共行政、地政、經濟等八個學系。
三、商學院:有國際貿易、銀行、會計、統計、企業管理等五個學系。
研究部計有教育、政治、外交、新聞、財政、中國文學、公共行政、企業管理、地政、法律、東亞、統計、會計、邊政、經濟、國際貿易、三民主義、歷史等十八個研究所,學生修業期滿成績合格,均授予碩士學位;
其中政治、中國文學、企業管理、教育、法律、地政及東亞等七個研究所,並設有博士班。
政大的特色是以人文社會科學為重心,其一切教學與研究皆偏重於此;
尤以外交、新聞、地政、財稅、公共行政、企業管理、邊政、東亞、阿拉伯語文等所系,均為配合國策,適應時代需要而創設,造就人才,蔚為國用。
政大除有一般大學編制內應設的教學及行政單位以外,尚有為發展學術研究、加強教學,以及辦理推廣教育等事項而特設的單位:一、社會科學資料中心:專為供應人文社會科學之教學與研究,蒐集特種原始資料而設立。
目前收藏有全國各級政府出版品、美國政府出版品、國際聯盟及聯合國資料、非洲資料、華僑資料、全球中文報紙、全國民眾團體資料,以及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全國教授研究著作、全國博士碩士論文等,都屬特殊獨有的珍貴資料。
同時對社會學術界開放,提供服務,享譽國內外。
二、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負責研究大陸匪情、俄情及國際現勢,以供政府及學術界參考;
並支援國內各大學有關「大陸問題研究」課程之教學。
每年舉辦中美、中日、中韓「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集合有關國家研究中國大陸問題專家,交換研究成果,並出版各種定期專刊及專著,對國際學術交流極具貢獻。
三、公共行政暨企業管理教育中心:主持研究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等問題,提供各界有關經營管理之諮詢服務,並接受政府機關與公私營事業機構之委託,訓練有關公共行政及企業管理人才。
二十年來,辦理公私營機關高級人員在職訓練及專業進修,結業學員已逾八萬人。
四、新聞館:為加強新聞傳播教學,設廣播電視實習電臺及彩色電視攝影棚,供學生實際操作。
是項設備,符合教育電視攝影之國際新水準,為國內各大學中所獨有。
五、附設空中行政專科進修補習學校:為配合政府辦理推廣教育,民國六十六年起,政大接受教育部及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之委託,開辦空中行政專科進修補學習校,對象為全國現職軍公教人員,利用電視傳真、電臺播講,及寒暑假面授,在三年至七年之內修畢兩年制專科課程,經教育部考驗合格後,取得二專畢業資格。
第一屆已於六十九年結業,計三千一百六十人;
在學學生經常約八千人。
對於提高軍公教人員素質,增進行政管理效能,大有裨益。
政大一向著重民族精神教育,以優良的傳統精神、淳樸的學風,推展德、智、體、群四育並進的教學。
政大的校訓是先總統蔣公手訂的「親愛精誠」,畢業校友和在校教職員生都能恪遵校訓,發揮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表現出忠貞堅毅的特性,作三民主義的忠實信徒,充革命建國的尖兵。
政大創校五十五以來,正科畢業校友已逾四萬,歷經軍政、訓政、憲政各時期,他們分布在全國政治、外交、司法、財經、教育、新聞與地政等各界,承擔著改進政治的重任,曾創下燦爛輝煌的業績。
今後政大仍將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發展,近已收購校後山坡地八十公頃,並委託專家作精密規畫設計,向新校區擴充建設,將逐年增設新的院系與研究所,提高教學研究水準,繼續陶鑄建國人才。
(歐陽勛)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46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