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戲劇●科班】
中國傳統戲曲演員的表演,必須在唱唸做打的基礎上,經過長久的磨練,始能表現於舞臺上,演員訓練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私房徒弟,即名優私下所收的徒弟,為師徒制的個別訓練;
一是科班,採有組織系統的團體訓練。
故梨園之有科班,正如國家之有學校,均為培養人材的正規教育機構。
科班之組成,多由梨園耆宿發起。
招來幼童,謂之入科;
在學期間謂之作科;
並依其品貌、喉音,以定學習門類,每日勤練弔嗓、武打、唱腔、身段或排戲。
七年畢業,謂之出科。
科班制度,唐明皇之梨園子弟,即已備其規模,至清則科班人才鼎盛,頗受重視。
可考者,如乾嘉年間之慶昇平、慶和成、永成、吉立;
道光年間之集秀、嵩祝、雙奎;
咸同年間之雙慶、全福、小和春、小福勝、得勝奎、小金奎、三慶、四喜;
光緒年間之小榮樁、小丹桂、小吉利、小福壽、小玉成、小吉祥、長春、富連成;
民國則有正樂、斌慶、福清等科班。
富連成在四十年間,訓練七科學生七百餘人。
而科班又分兩類:一是專門收徒的小科班,聘有師傅教戲,如富連成;
一是大班附帶收徒,利用班內各行腳兒說戲,就用大班原名的小科班,如小福壽即附屬福壽班。
(牛川海)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26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