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唇鯊或九道三峰齒鮫】
Banded Hound Shark
【辭書名稱】魚類
學名:Triakisscyllium(MülleretHenle,1839)形態:上、下頜齒皆具強而有力之中央齒尖及兩側小齒尖。
成魚胸鰭呈寬三角形。
第一背鰭後緣切線與身體垂直。
脊椎骨149~155節。
體表具稀疏分散之黑點,仔魚時則具寬的鞍狀斑,成魚時黑點會褪色甚至消失。
分布:本種出現於北緯20~50度間之西北太洋沿岸海域,臺灣地區則於東北及西南海域可發現其蹤跡。
生態習性:底棲或接近底棲的種類,喜好出現於河口淺水區,特別是砂底或海藻覆蓋的海底。
卵胎生種類,每胎產仔10~20尾,以小魚或甲殼類及其它無脊椎動物為食。
最大可成長至15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在100公分左右。
利用:可供食用,唯數量不多。
引用:http://edic.nict.gov.tw/cgi-bin/bth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