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海洋性低氣壓】
低氣壓係某一大氣範圍內,大氣施予平面上(通常指海平面)之壓力,由外圍向中心逐漸降低。
在北半球空氣環繞中心反時鐘向內流,故低氣壓亦稱為氣旋,其廣袤可從數千公里至數公尺。
發生於海洋上者,可稱之為海洋性低氣壓,僅熱帶氣旋(颱風)及水龍捲(WaterSpout)屬之。
但水龍捲旋轉面積過小,柯氏力(CoriolisForce)作用極微,使其旋轉方向無一定之準則,雖為低氣壓,但不合氣旋之定義。
海洋性低氣壓中有豐沛水汽輸入,且其初生時之原動力以熱力最為重要。
陸上生成之低氣壓,如熱低壓(HeatLow)及塵暴(DustStorm)等亦復如此,僅水汽含量不豐而已。
溫帶氣旋亦為低氣壓之一種,但其因鋒面之波動而生成,熱力非重要的生成原因,可生於海上,亦可生於陸上。
雖然其中所含水汽及水汽輸送亦因地而有顯著之差異,但通常並不以其發生之源地,而畫分為海洋性或陸地性溫帶氣旋。
習慣上多以地區或地名稱之,如阿留申低壓、長江低壓、東海低壓或冰島低壓等。
(曲克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6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