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苔原氣候】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10 19:01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苔原氣候】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苔原氣候

 

一般說,北極圈以北或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氣候終年嚴寒,因均在極圈以內,故稱其為極地氣候(PolarClimate)。

 

由於沿海與內陸的氣候並不一致,又可分為二型:其一是苔原氣候(TundraClimate),分布在大陸沿海地帶;

 

另一為冰帽氣候(IcecapClimate),分布在大陸內部。

 

苔原氣候介於副極地氣候(Sub-polarClimate)與冰帽氣候之間的過渡型。

 

就其實際分布所在,主要是北極海的沿岸地帶,如歐亞大陸北部邊緣、北美大陸北部濱海地帶及其以北的島嶼,以及格陵蘭島的海岸一帶。

 

由於地處高緯,陽光斜射,故終年溫低,一年中僅有二至四個月平均氣溫在冰點以上。

 

易言之,有八至十個月的月平均溫是在攝氏零度以下,例如格陵蘭島上的上那維克(Upernivik,位於北緯七十三度),其最低(二)月平均溫為攝氏零下二三‧三度;

 

挪威的斯伐爾巴得島(Svarbard,北緯七十九度,即斯匹茲卑爾根)為零下一八‧三度;

 

阿拉斯加北岸的巴洛岬(BarrowPoint,北緯七十度)一月平均溫為零下二八‧三度;

 

田伯利亞的沙卡斯提(Sagastyr,北緯七十三度)一月平均溫為零下三六‧六度;

 

上那維克與斯伐爾巴得島的月平均氣溫在冰點以下的日子,長達八個月,而巴洛岬與沙卡斯提有九個月之久。

 

總之,此區冬季酷寒而長,氣溫降至攝氏冰點以下四十度,是常有的事。

 

暖季,太陽終日出現在地平線上,一年中以六、七、八三個月最暖,其平均氣溫在攝氏零度至十度之間,但夜晚則降到冰點以下,例如上那維克和沙卡斯提的七月平均氣溫都是攝氏五度,斯伐爾巴得為攝氏五‧五度,巴洛岬為攝氏四‧四度。

 

此區暖季,表土解陳,深約一公尺左右。

 

可生苔蘚和地衣等,這是苔原氣候命名之由來;

 

不過,地面雖然解凍,但底土仍然凍結,堅如鐵石,所以苔原氣候,又被稱為凍原氣候。

 

此區由於終年寒冷,日照微弱,蒸發量小,故降水量很少,一年降水量最多不超過三百公厘,如上那維克的年雨量約為二百公厘,斯伐爾巴得為二百九十四公厘,巴洛岬為一百三十七公厘,沙卡斯提僅有八十四公厘。

 

一般沿海地區雨量較多,內陸較少;

 

暖季降水,雨多於雪,冬季降雪,雪乾成粉狀,積久堅實而厚重,可成冰河。

 

(何金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422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