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筆記小說】
筆記小說,是中國古典小說較早期的形式。
由漢代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多屬筆記小說。
採取殘叢小語,逐條筆記的方式,用短篇文言文字寫成。
每條字數以數百字居多,百字以內或千字以上者很少。
筆記小說言簡意賅,其作用乃在以最精省的文字記敘一件傳聞或個人經驗。
由於形式簡短,限制了人物的多寡與性格的發展,同時也欠缺細節的描繪。
通常一篇筆記小說,只有一個主要人物,只容得下一個簡單的情節。
當故事發展到高潮時,也就是即將結束的時候。
筆記小說在內容上,以鬼神怪異之事為大宗,是為志怪小說;
以名人軼事及雋語次之,是為志人小說。
志人以世說新語為代表。
志怪則上承先秦神話、寓言,下啟唐人傳奇小說。
就其寫作動機而言,志怪小說又可分為兩類:一、純然為喜好鬼神怪異之事而寫:內容有神仙、釋、道,紛然雜陳。
作者多屬文士,且居志怪小說之大多數。
二、為宗教作宣傳而寫:藉志怪小說之體,寓勸善懲惡之旨,作者多係佛教徒。
就志怪之內容題材演變而言,魏晉多陰陽五行、求仙服食、靈怪變異之事,南朝則禮佛消災、因果報應之說大盛。
志怪的名著有搜神記、拾遺記、幽明錄、漢武帝故事等。
清代的聊齋志異,也屬於志怪小說。
(沈謙)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929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