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琵琶記】
琵琶記,元高明撰。
明,字則誠,浙江溫州人。
本劇演蔡伯喈娶趙五娘後,進京應試,中狀元,乃被牛太師逼招為婿。
時其故鄉陳留荒歉,五娘以米飯奉親而自食糠屑。
迨二老以飢寒相繼去世,五娘賣髮營葬,復描翁姑真容,身負琵琶入京尋夫。
幾經波折,幸牛小姐識大體,終於夫妻團圓,一家和樂相處。
全劇分四十二齣。
或謂則誠僅寫三十七齣,後五齣為他人所續。
相傳本劇含有影射之意。
有謂以刺王四者,或謂蔡卞、藥生、鄧敞、蘇中郎、慕容喈諸說,不一而足。
多就與蔡伯喈之姓氏名號略同者,遂爾附會。
如謂刺王四者則曰:「名之曰琵琶者,取其上四王字曰王四耳。」
轉折求合,尤為牽強。
蓋此一劇名之起,乃以趙五娘身背琵琶入京尋夫為骨幹。
元陶九成輟耕錄院本名目中列有蔡伯喈,徐渭南詞敘錄亦列有趙貞女、蔡中郎,書雖不傳而名稱猶在。
則誠殆感於陸放翁小舟遊近村詩:「身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之句,據以改編而稍易其情節。
即謂寓有諷世之意,亦以泛刺因當貴而棄糟糠者,非專刺某一人也。
本劇有贊賞者,以為南戲分齣應始於此。
姚福青溪暇筆:「明太祖嘗聞則誠名,遣使徵辟之不就。太祖嘗云:『五經四書為五穀,家家不可缺,琵琶記如珍羞百味,富貴家豈可無耶?』故日令優人進演。」
此謂其得帝王之眷顧也。
王鳳洲云:「南曲以琵記為冠,是一道陳情表,讀之使人欷歔欲涕。」
此謂其故事感人也。
王世貞藝苑言:「則誠所以冠絕諸劇者,不惟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體貼入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彷彿如生,問答之際,了無捏造,所以佳耳。」
此謂其刻畫入微也。
有譏評者王驥德曲律。
謂其不遵音律。
李漁閒情偶寄,謂其情節牽強。
琵琶記大醇小疵,流傳不替。
(楊向時)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862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