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文學●遺民詩】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9 07:48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文學●遺民詩】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2-12-9 08:29 編輯

中華百科全書●文學●遺民詩

 

南宋既自偏安江左,一百五十年間,始終無力北伐,國勢陵夷,民情媮惰。

 

投射於文學作品,雖有江湖、四靈之出,已多五季衰颯之風,而乏弘毅致遠之節,類皆「掇拾風煙,組織花鳥」,漠視內容,惟雕章琢句是務。

 

逮胡元入主中國,帝后播遷,宋詩隨南宋之亡,風格亦隨之一振。

 

詩人脆弱心靈,感宗社之既屋,歎神州之陸沈;

 

凝結屈辱仇恨,燃起民族怒火。

 

亡國之戚,去國之苦,率以悲涼淒愴之情調,寫其孤臣孽子之血淚,一掃江西末流摹擬習氣,其間雖亡國之音哀以思,缺乏激揚踔厲之用,而詩人不屈不撓之民族氣節,醒世良深,亦宋亡之詩史也,因號遺民詩。

 

其間屈指可數之詩家:若文天祥之正氣凜然;

 

謝翱之慟哭西臺;

 

謝枋得之賣卜絕食;

 

鄭思肖之寫蘭隱根,浩哭狂歌;

 

汪元量之遁跡空山,南吟北嘯;

 

林景熙之採藥埋骨;

 

許月卿之五年不語等,與陳文龍、真山民、方鳳、唐鈺、梁棟、鄧牧、烈女韓希孟、節婦王氏等人,小焉者身處江湖,心繫魏闕,大焉者寧死不屈,欲以斯道覺斯民,以道自任,振衰起弊。

 

詩格或異,而所感則同,黍離麥秀,抱痛至深。

 

後世讀之有嚴正統,勵末俗,正人心之功,故明程敏政宋遺民錄序云:黍離麥秀之感,溢於言意之表,殊使人不能終篇,固已毛髮上指,涕泗交頤,如見其人於九泉,凜有生氣,欲從之遊而不可得也。

 

矧夫一時相與者,又皆慷慨悲歌之士,皆倡和焉,或稱述焉,皆足以起人心之忠義,振末世之委靡,百代之下,讀其文,想其人,將必有任天理民彝之責於一身,而與之冥契神交於百代之上者矣!

古道顏色,如在眉睫。

 

有明一代,顧炎武、王船山、傅青主等恥仕異族,抗節不屈,或口誅筆伐,直言痛斥;

 

或結社聯吟,暗諷影射,正遺民一派之衍流也。

 

(楊麗圭)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55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