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碣】
說文:「碣,特立之石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刻石頌秦德,其是凡七,其文必先曰立石,後曰刻石,或曰刻所立石,所謂立石者,即碣也。
特云立石者,蓋與天然之石相對,故碣石一刻曰「刻碣石門」,門自是石,不須特立,故不云立石也。
碣之形製,山左金石志記秦琅邪臺刻石之尺寸,謂「石高丈五尺,下寬六尺,中寬五尺,上半寬三尺,頂寬二尺三寸,南北厚二尺五寸」;
又記岱頂無字碑曰:「碑之高廣厚,尺度一如琅邪臺碑。」
雲麓漫鈔七謂東吳國山刻石:「土人目曰囤碑,以其石圓八出如米廩云。」
國山碑考亦云:「碑高八尺,圍一丈,其形微圓而橢,東西二面廣,南北狹四之一。」
綜諸石觀之,其形當在方圓之間,上小下大。
漢裴岑紀功刻石,上銳下大,孤筍挺立,望之如石人,故當地俗呼石人子。
歧陽石鼓,亦此類也,不過略小,故金石史正其名曰石碣。
後漢書竇憲傳注曰:「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
是也。
南部新書壬集云:「舊制:碑碣之制,五品已上碑,七品已上碣,若隱淪道素,孝義著聞。雖不仕亦立碣。」
然孫吳之後,碣實罕見,惟高麗好太王碑,高十八尺,是效吾國之制而又崇大之耳(于大成)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53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