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哲學●語言道斷】
佛學是一種具有體證、體悟作用的宗教性學問。
它是言亡慮絕、心行處滅的不可思議法門。
我們知道,佛陀說法說了四十九年,未曾說過一個字。
其因在於闡明具有宗教體驗的形上之道是離文字相、離語言相,非語言文字所能說盡的。
所以,維摩經阿佛品才說:「一切言語道斷。」
佛法會用語言文字來顯現佛道,其目的在於應機與法,利濟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
莊子外物篇:「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語言文字的使用表達可說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工具。
我們可由語言文字的了解去獲取正智或般若(Prajñ),佛學稱之為文字般若,它是一種作為獲得正智、了脫生死的方便法門,又稱為方便般若。
再由文字般若,進入觀照般若。
觀照般若是人的心靈對一切法產生一種明辨邪正之統攝功能,然後進而達到所謂實相般若的絕對叡智,達觀宇宙人生的究竟,化導眾生。
(陳榮波)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404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