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廣西鎮南關之役】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7 23:07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廣西鎮南關之役】

中華百科全書●革命史蹟●廣西鎮南關之役

 

國父以欽廉起義失敗,革命軍精銳尚留十萬大山,遂轉謀在鎮南關事。

 

命黃明堂、王和順、關仁甫分別負責鎮南關、平宜關、水口關等處軍事行動。

 

三關均為廣西邊防要隘,鎮南關尤為天險。

 

黃明堂事前與砲臺守兵聯絡成熟。

 

於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七)十月二十六日率八十餘眾夜襲鎮南關,守兵不敵,占領鎮南、鎮中、鎮北三砲臺,收降卒。

 

在臺上懸青天白日旗,附近遊勇多投效。

 

國父聞訊,翌日偕黃興、胡漢民、胡毅生及日人池亨吉、法軍官等親赴戰地,同行者六十餘人,夜間燃火炬登山。

 

抵鎮北關砲臺時,革命軍奏樂歡迎,犒賞全軍。

 

國父自謂:「余自乙未廣州起義失敗以來,歷十有四年,至是始得履故國之土地,與革命將士宣力行陣間。」

 

並親自發砲擊中清軍。

 

二十九日清援兵大集,國父調度一切,督戰終日。

 

但因彈藥缺乏,大砲復不能使用,陣地實不易固守。

 

乃議定由黃明堂堅守五日,由國父返河內籌款購械接濟。

 

傍晚國父與黃興等下山,過諒山時,為清吏偵悉,向法政府交涉。

 

國父等入安南界後,遂遭法政府禁制不許居留。

 

明堂候接應不至,擬會合十萬大山之革命軍,攻取龍州,但道遠一時不及聯絡,乃以百餘人擁三砲臺,與清廣西提督龍濟光四千之眾,連戰七晝夜,卒以援絕不支,棄關率眾退入安南燕子大山。

 

此為國父第六次革命起義。

 

(黃光學)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3223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