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軍事●軍用被服生產】
民國肇建之初,政府即策畫籌建被服廠、皮革廠,及製呢廠等軍需工廠,經理工業,始具雛形。
北伐告成,軍政部軍需署積極擴建各工廠,充實設備,並與民間工廠合作生產,因應軍用。
抗戰軍興,各地被服廠次第西遷,當時首將漢口之敵商紡織廠接收,納入服裝生產系統;
同時統籌扶植內地各紡織廠,策訂軍用服裝生產及補給計畫,密切配合軍用,並儘量採用國產原料,戰時三年之建廠計畫完成後,生產能量大增。
迨抗戰勝利,日本投降,接收所有光復區之軍需工廠,與各地原有之被服廠,重組國軍服裝生產體系,規模漸次擴大,為國軍服裝生產工業之鼎盛時期。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播遷臺灣,被服工廠除撤出部分,大部遺留大陸。
在臺重建服裝生產線,積極研究發展,實施經營企業化、管理科學化、軍民合作化,邁入現代化之里程。
(陳家驥)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738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