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百科全書●文學●時文】
時文,凡有二義:除現時通行之文體外,亦專指宋、元、明、清歷代所規定應科舉考試之一種文體。
此種文體又稱制義、四書文、八股文。
其源蓋出於唐代之帖經墨義,宋代謂之經義。
王安石嘗制定經義格式,令依五經申論,以考擢進士。
當時已有號為時文者,見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後一文。
宋文鑒收有張庭堅經義二篇,以尚書為題,即是此類文章。
元仁宗皇慶二年(西元一三一三),重定考試程式,第一場經問五條,考論、孟、學、庸之朱子章句。
時王充耘始造八比一法,名曰書義程式。
明初劉基再定體式,仍以四子書為範圍,倣宋之經義體制,用排偶儷句,始成定體。
至憲宗成化年間,更以功令限制字數,並規定文中須備有破題、承題、起講、提比、虛比、中比、後比、大結諸節,於是八股之制始稱大備。
故時文之體,濫觴於宋,行於元,而大定於明成化以後。
歷代習者賴以進取科第,朝廷準此以掄才取士,制度之初,原為考試釐定準則,用意本無不善。
至於末世流弊,則有徒知依式制文以博取功名,而不知讀聖賢書為何事者,是弊在習者之志切功名,未可以苛責時文之體也。
或則時文體制嚴密,有妨於活潑之文學生命者,然而制文之有體有式,猶之書字之有法帖也,於初習入門者,俾其有規矩可循,終較任其漫筆塗鴉為佳也。
(周何)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575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