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河岸階地】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籍富    時間: 2012-12-5 16:13
標題: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河岸階地】

中華百科全書●地學●河岸階地

 

沿著河岸發育之階狀地形,是為河岸階地(RiverTerrace),簡稱河階。

 

河階由河階面及河階崖兩部分組成,前者可由侵蝕或堆積作用形成,後者則端賴侵蝕作用。

 

當河川的侵蝕基準下移,落差加大;

 

或河川之水量急減,流水集中局部河道;

 

或搬運物的急減,河水之侵蝕能力加強;

 

或河床坡度增大,流速增快等因素,皆可促成河川重新下切,舊河床遂在現河床之上形成一階面。

 

故河階即河流侵蝕與堆積消長的記錄,為研究地形發達史、地盤變動等的重要資料。

 

河階的分類,若依構成物質可分為岩石河階(RockRiverTerrace)及砂礫河階(GravelRiverTerrace)。

 

前者又稱侵蝕河階(StrathTerrace),後者又稱埋積河階(FillTerrace)或沖積河階(AlluvialTerrace)。

 

若依河谷兩旁河階之對稱與否,可分對稱河階(PairedRiverTerrace)及不對稱河階(UnpairedRiverTerrace)。

 

另依河階形狀,則有在河谷平直處沿河生成的直形河階及在河谷彎曲處凸岸部分生成的劇場河階(AmphitheaterRiverTerrace),後者因為曲流彎繞,又名半圓形河階。

 

臺灣區地質近期地盤相對隆升運動頻繁,回春作用顯著,故河階地形發達。

 

一般區分為高位河階與低位河階兩大類。

 

前者形成於更新世,別稱紅壤河階(LateriticTerrace),比高較大,礫土較厚,表土紅化,如桃園河階群,後者形成於全新世,又稱沖積河階(FluvialTerrace),比高較小,礫土較薄,表土未紅化,階崖處底岩裸露,如大溪河階群。

 

(鄧國雄)

 

引用: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236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124.156.177.65/) Powered by Discuz! X3.1